坰旷杳无际,古院临黄陂。
余闻村叟言,涕泫不自持。
长揖慰村叟,试待陈□□。
百里(bǎi lǐ)的意思:表示距离很远,指非常遥远的地方。
兵革(bīng gé)的意思:指战争和军事变革。
长揖(cháng yī)的意思:长时间的鞠躬行礼
慈宫(cí gōng)的意思:慈宫指的是慈善的宫殿,比喻慈爱的心地和善良的品质。
村叟(cūn sǒu)的意思:指农村老人,也可泛指年长的人。
鼎建(dǐng jiàn)的意思:指一个国家或组织的建设非常稳固,有力,发展迅速。
故城(gù chéng)的意思:指已经废弃或者失去原有功能的城市。
官师(guān shī)的意思:指官僚机构中的高级官员或权威人士作为老师或指导者来教导下级。
何所(hé suǒ)的意思:指不知道在何处或不知道如何处理问题或情况。
昏旦(hūn dàn)的意思:指天刚亮到天黑之间的时间,也泛指一天的时间。
饥馑(jī jǐn)的意思:饥馑指的是饥饿和饥荒,是指人们因长时间缺乏食物而导致的饥饿状态。
蹇裳(jiǎn cháng)的意思:形容行动不便或困难。
将欲(jiāng yù)的意思:指人们在欲望刚刚产生时,就要加以控制和克制,不要让欲望膨胀得太大。
江南(jiāng nán)的意思:江南是指中国南方的江苏、浙江一带,也用来形容美丽的南方风景。在成语中,江南多指江苏、浙江一带的地域。
郊坛(jiāo tán)的意思:指古代举行祭祀的地方,也用来比喻聚会或会议的场所。
孑遗(jié yí)的意思:指孤立残存的、独自遗留下来的东西。
津亭(jīn tíng)的意思:指渡口的亭子,比喻帮助人渡过困难或解决问题的地方。
金碧(jīn bì)的意思:形容景色美丽壮观,光彩照人。
客心(kè xīn)的意思:指客人的心思,也指对客人的关心和尊重。
离数(lí shù)的意思:指离别时数着日子,表示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离离(lí lí)的意思:形容离别的悲伤心情。
落日(luò rì)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天色暗下来,也用来比喻人或事物的衰落、结束。
茅屋(máo wū)的意思:指简陋的房屋或住所。
南客(nán kè)的意思:指从南方来的客人,也泛指外地来的客人。
南词(nán cí)的意思:南词是一个汉语成语,表示南方地区的方言、词语。
平时(píng shí)的意思:平时指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常时刻,与特殊时刻相对。
去官(qù guān)的意思:指被罢免官职或辞去官职。
桑麻(sāng má)的意思:形容人的穷困潦倒。
深泥(shēn ní)的意思:沉浸于困境中,难以自拔。
升平(shēng píng)的意思:指国家安定,社会和谐,没有战乱和动乱的状态。
失旧(shī jiù)的意思:失去旧时光或旧事物。
戍楼(shù lóu)的意思:指军队在边防地区建立的防御工事,也用来比喻守卫边疆、保卫国家的人。
瓦砾(wǎ lì)的意思:指破碎的瓦片和石块,比喻残破不堪的东西,也可指一片破败的景象。
威仪(wēi yí)的意思:指人的威严和仪态。
无际(wú jì)的意思:没有边界,没有尽头
萧散(xiāo sàn)的意思:形容人们的生活或行为松散、不规律,没有秩序
行行(xíng xíng)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都很出色、很好。
须眉(xū méi)的意思:指男子的形象和气概。
杳无(yǎo wú)的意思:没有踪迹、没有消息
一炊(yī chuī)的意思:指非常短暂的时间,仅一顿饭的功夫。
征役(zhēng yì)的意思:指国家为了满足军队或公共事业的需要,强制征召公民服兵役或从事其他工作。
钟鼓(zhōng gǔ)的意思:指宴会或庆典上的钟声和鼓声,也用来比喻各种喜庆、热闹的场合。
自持(zì chí)的意思:自己克制,不依赖他人。
左掖(zuǒ yè)的意思:指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位或拥有权势。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漫步崇真道院,远眺兴济废城的景象,充满了对历史变迁和民生疾苦的感慨。
首句“津亭失旧岸”,点明地点,暗示了往昔与今日的对比。诗人站在渡口,发现原有的岸边已不复存在,预示着变化的开始。接着,“帆暮客心悲”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夕阳下航行的船只,映衬出一种孤独与哀愁的情绪。
“停桡逐萧散,行行趋荻湄”描绘了诗人沿着芦苇丛生的河岸前行的情景,这一动态的描写,既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宁静与美丽,也暗含了诗人内心寻求宁静与逃避现实的渴望。
“坰旷杳无际,古院临黄陂”进一步扩展了视野,描绘了一片辽阔的田野,古老的寺庙坐落在黄陂旁,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接下来的“蹇裳拭危碣,文珉惊须眉”则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古物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鼎建自孝庙,慈宫馨祝釐”提到了古代的祭祀活动,反映了人们对祖先的敬仰和对神灵的信仰,同时也体现了社会的礼俗传统。
“金碧零瓦砾,钟鼓犹威仪”对比了昔日的辉煌与现在的破败,金碧辉煌的建筑如今只剩下瓦砾,但钟鼓声依然保持着庄严的仪式感,这种对比强烈地突出了历史的变迁和时间的无情。
“左掖连故城,民去官师移”描述了城市的变化,官府迁徙,百姓离开,一座座城墙留下断壁残垣,反映了战乱和政治变动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戍楼啸饥鼠,郊坛屯暮鸱”通过动物的视角,间接描绘了废墟中的荒凉景象,老鼠在戍楼中发出凄厉的叫声,乌鸦在郊坛上盘旋,营造出一种荒凉而压抑的氛围。
“离离数残堞,落日横深泥”进一步描绘了废墟的荒芜,残存的城墙在夕阳的照射下显得更加苍凉,深陷的泥土中,落日的余晖无力地洒下。
“出郭遘村叟,讯知此孑遗”诗人走出城郭,遇到了一位老农,通过交谈得知这里曾经的繁华已经消失殆尽,只剩下一片废墟。
“廿载惨兵革,饥馑频因之”揭示了战争和饥荒是导致这一切变化的根本原因,二十年来,战争不断,人民饱受苦难。
“百里绝鸡犬,桑麻何所施”描述了战争和灾难导致的田园荒芜,百里之内鸡犬不闻,桑麻无处种植,表现了战争对农业生产的破坏。
“迩复苦征役,昏旦艰一炊”指出战争不仅破坏了物质基础,还加重了人民的劳役负担,使得他们连一日三餐都难以保证。
“将欲弃茅屋,安望升平时”表达了人民在困境中的无奈与绝望,他们甚至考虑放弃家园,但在动荡的时代,和平似乎遥不可及。
“余闻村叟言,涕泫不自持”诗人听闻老农的诉说,不禁泪流满面,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这反映了他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长揖慰村叟,试待陈□□”诗人向老农深深一揖,试图安慰他,并表示会将听到的故事传达出去,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思考。
“归报江南客,慎作江南词”最后,诗人决定回到江南,向那里的朋友讲述这段经历,提醒他们要谨慎地书写关于江南的诗歌,可能是在警示,也可能是在呼吁,希望人们能够珍惜和平,关注民生疾苦。
整首诗通过对废墟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历史变迁和民生疾苦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人性的关怀。语言凝练,情感丰富,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岁是明朝尽,春犹半月迟。
人言无复雪,天意肯违时。
宿麦争萌达,遗蝗绝类滋。
年丰如可待,吾岂病长饥。
年年赋梅诗,不赋如有阙。
于梅亦何事,我好自渠结。
昔人思故人,往往托风月。
我今故人思,因梅念高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