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初至泷洲访从侄山庄遇故里杜子》
《初至泷洲访从侄山庄遇故里杜子》全文
明 / 陈子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诸峰丛翠复丛烟,县境闻开未百年

山鸟独啼宫保庙,土人多种客家田。

林交虎迹谙樵入,石閟星文厌俗镌。

谁谓龙钟不得,来巢飞燕翩翩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百年(bǎi nián)的意思:百年表示一百年的时间,也指很长时间。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持久和历史悠久。

不得(bù dé)的意思:不能,禁止,不允许

飞燕(fēi yàn)的意思:形容行动迅速、敏捷。

宫保(gōng bǎo)的意思:宫保指的是一种传统的中式烹饪方法,也可以用来比喻某种做法或行为具有保守、守旧、不愿改变的特点。

客家(kè jiā)的意思:指客家人。也可指客家人的方言、文化和传统。

龙钟(lóng zhōng)的意思:形容声音嘹亮激越,如同龙吟钟鸣。

翩翩(piān piān)的意思:形容人或物轻盈飞舞的样子。

土人(tǔ rén)的意思:指没有见识、没有修养、没有文化素养的人。

星文(xīng wén)的意思:星文指的是星星的光芒,比喻文采或才华出众的人。

行不得(xíng bù dé)的意思:指行为不得法、不合规定或不被允许。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泷洲县境内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历史感。首句“诸峰丛翠复丛烟”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群山环绕、绿意盎然的景象,仿佛置身于一片翠绿的海洋之中。接着,“县境闻开未百年”点明了泷洲的历史背景,虽为新地,却已初具规模。

“山鸟独啼宫保庙,土人多种客家田”两句,通过山鸟的啼鸣和当地人的劳作场景,展现了泷洲的人文风情。宫保庙的独鸟啼叫,既增添了神秘色彩,也暗示了庙宇的历史悠久;而“客家田”的种植,则体现了不同文化在此地的交融与传承。

“林交虎迹谙樵入,石閟星文厌俗镌”则进一步描绘了泷洲的自然环境与文化氛围。林间的虎迹见证了森林的原始与野性,而“谙樵入”则表现了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石头上的星文,可能是指古人刻下的天文知识或图腾符号,反映了先民对宇宙的探索与崇拜,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俗文化的反感,强调了对自然和传统价值的尊重。

最后,“谁谓龙钟行不得,来巢飞燕共翩翩”以燕子的自由飞翔,象征着生命力的旺盛与活力的延续。即便年老体衰(“龙钟”),也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希望。整首诗通过对泷洲自然景色和人文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作者介绍

陈子升
朝代:明

(1614—1673)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猜你喜欢

并州少年行

北风动地起,天际浮云多。

登高一长啸,六龙忽蹉跎。

我欲横江斗蛟鼍,万弩迸射阳侯波。

或当大猎燕赵间,黄熊朱豹皆遮罗。

男儿万马随撝诃,朝发细柳暮朝那。

扫云黑山布阳和,归来明堂见天子,黄金横带冠峨峨。

人生只作张骞傅介子,远胜僵死空山阿。

君不见并州少年夜枕戈,破屋耿耿天垂河,欲眠不眠泪滂沱。

著鞭忽记刘越石,拔剑起舞鸡鸣歌。

东方未明兮奈夜何!

(0)

青山白雪

一夜严风透客窗,晓来六出遍穹苍。

青山上下如银饰,绿树高低似粉妆。

岭畔寒梅添素白,堤边嫩柳失妖黄。

高人极目情无际,收入诗囊赋短章。

(0)

南乡子

旌旆满江湖。诏发楼船万舳舻。

投笔将军因笑我,迂儒。帕首腰刀是丈夫。

粉泪怨离居。喜子垂窗报捷书。

试问伏波三万语,何如。一斛明珠换绿珠。

(0)

华山

祇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0)

赠吴氏甥二首·其一

男儿何所急,为学要立志。

此志苟坚彊,天下无难事。

超然贵于物,万善无不备。

厥初本高明,有过则昏蔽。

但能改其过,辉光照无际。

厥初本笃实,有过则虚伪。

但能改其过,金玉等精粹。

改过贵乎勇,不勇真自弃。

有过如坑阱,改过如平地。

平地可安行,坑阱宜急避。

事亲贵乎孝,事长贵乎弟。

是为立身本,奉承无失坠。

门户久衰颓,盍作兴起计。

是心通神明,勿使形骸累。

持之久而纯,百福如川至。

(0)

宿芥塘佛祠

青青麰麦欲抽芒,浩荡东风晚更狂。

微径断桥寻古寺,短篱高树隔横塘。

开门未扫杨花雨,待晓先烧柏子香。

底许暂忘行役倦,故人题字满长廊。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俞平伯 黄兴 陈独秀 刘少奇 光绪 爱新觉罗·福临 蒋彝 诸葛亮 郦道元 杨於陵 陈封怀 杜濬 毕构 班超 杨朱 张爱玲 石评梅 卜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