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偏白足静,松老绿阴稠。
略参今昔景,门外聒清流。
白足(bái zú)的意思:白色的脚,形容人的脚非常干净。
方丈(fāng zhàng)的意思:方丈是佛教寺院中的主持或住持的称号,也指寺庙的主要建筑物。
今昔(jīn xī)的意思:指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表示时间的变迁和事物的变化。
来方(lái fāng)的意思:来自某个方向或地方。
凉蝉(liáng chán)的意思:指在逆境或困难时期不为所动,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轻舟(qīng zhōu)的意思:轻盈的船只,比喻行动迅速、敏捷。
三度(sān dù)的意思:指同一件事或同一个问题发生三次。
香台(xiāng tái)的意思:指高尚的品德和美好的声誉。
一来(yī lái)的意思:表示某种情况或原因是首要的或最重要的。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万寿寺方丈处的所见所感,充满了禅意与自然之美。
首句“三度轻舟过”,以轻舟三次经过为引子,暗示了作者多次造访此地,流露出对这个地方的亲近与喜爱。接着“一来方丈游”则点明了这次探访的目的地——方丈,即寺庙中的僧人居住和修行之所。
“地偏白足静,松老绿阴稠”两句,通过“地偏”、“白足”、“松老”、“绿阴稠”等词语,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氛围。白足常指僧侣,此处暗喻方丈的清净与超脱;而“松老绿阴稠”则描绘了古松苍翠、浓荫覆盖的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沉淀与生命的永恒。
“驯鸽香台集,凉蝉古树收”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和谐与生机。驯鸽在香台上聚集,凉蝉在古树间鸣叫,这些生动的细节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活力,也寓意着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最后,“略参今昔景,门外聒清流”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当下与过往景象的感悟,以及外界喧嚣与内心宁静的对比。门外的清流虽喧闹,但内心却能保持平静,体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万寿寺方丈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禅宗精神的深刻体悟,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溪上春酣,惯弄西风夜雨。霞萼仙姿,千万树。
盈盈欲语。落晚自怜窥镜水,忍寒谁念凋珠露。
胭脂寂寞汉江秋,东君误。锦城云,秀国雾。
水村傍,河桥路。饶得红妆马前住。
笑带秋容下夕阳,泪含霜色归尘土。
花边把酒莫停杯,成辜负。
残雪初融,听千门爆竹,此宵何夕。
梅横小阁,春透一分消息。
匆匆岁月,渐知非、惊心明日。
未晓钟,风光犹是,今年莫教轻掷。处处辛盘如昔。
正春衫试著。鹅笙暖炙,屠苏到手,偏怪新来迟到。
闺中少妇,颂椒花、酒清灯碧。
看儿女,彩衣成列,休问漏声频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