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楚材(chǔ cái)的意思:指出色的才能或杰出的人才。
除书(chú shū)的意思:除去书籍或知识,指不读书或没有学问。
大名(dà míng)的意思:大名指的是名声很大、声名远扬的名字或称号。
动色(dòng sè)的意思:指人的情感、表情或神态变化。
东征(dōng zhēng)的意思:东征指的是向东方出征或征战。它代表着一个国家或者军队向东方地区进发,进行战争或征服的行动。
多奇(duō qí)的意思:形容事物异常奇特、多样化。
飞檄(fēi xí)的意思:指急件、急报。形容消息传递迅速,信函飞快。
干城(gān chéng)的意思:指坚固的城墙或堡垒,也用来比喻坚强的意志和才干。
九关(jiǔ guān)的意思:指经过多次考验、困难或关卡后获得成功或突破困境。
秋声(qiū shēng)的意思:指秋天的声音,比喻悲凉、寂寞的声音。
太尉(tài wèi)的意思:指古代官职中的最高军事职位,也泛指高级将领。
停鞭(tíng biān)的意思:停下马鞭。形容马车或骑马者停止前进。
匈奴(xiōng nú)的意思:指野蛮、残暴的人或势力。
由来(yóu lái)的意思:指事物的起源或由来的来历。
诸侯(zhū hóu)的意思:指各个分封国的统治者或领袖。
左袒(zuǒ tǎn)的意思:偏袒一方,偏向一方。
-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世贞的《奉赠少司马麻城刘公统京营兵二首(其一)》描绘了一位杰出将领的形象。首句“动色除书有大名”,表达了对刘公因功绩显著而受到朝廷重视的赞赏,他的名字因朝廷文书而显得威严。次句“楚材谁复并干城”,将刘公比作楚国的栋梁之才,无人能及他在军事上的支柱作用。
第三句“东征已尽诸侯履”,暗示刘公曾率军东征,所向披靡,连诸侯都为之侧目。第四句“左袒仍将太尉兵”,以左袒表示支持和忠诚,表明刘公指挥军队时的决心和威严,即使是太尉级别的将领也听从他的调遣。
第五、六句“万马停鞭回夜啸,九关飞檄散秋声”,通过描绘壮观的战争场面,展现了刘公的军事才能和调度能力,夜晚的马群静止,只有号令如秋风般在关隘间传递。
最后一句“由来建信多奇策,肯为匈奴论舅甥”,高度评价了刘公不仅智谋过人,而且不拘小节,胸怀壮志,不愿仅仅局限于家族关系来讨论战事,显示出他的远见和气魄。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美了刘公的英勇、智谋和领导力,以及他对国家的忠诚与担当。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