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打破(dǎ pò)的意思:破坏、摧毁、结束
当堂(dāng táng)的意思:指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的活动或事件,特指在课堂上临时提问或考试。
个中(gè zhōng)的意思:指事物中的一部分或其中的一种情况。
空无(kōng wú)的意思:形容空虚无物,毫无内容或价值。
流注(liú zhù)的意思:形容水流迅猛,注入的速度很快。
明镜(míng jìng)的意思:明亮的镜子,比喻能够真实地反映事物本质的事物。
无来(wú lái)的意思:没有来源,没有根据
虚空(xū kōng)的意思:指没有实质内容或没有意义,空无一物。
真常(zhēn cháng)的意思:真实不变的常态。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怀深所作的《偈一百二十首》中的第二十七首。诗中以“流注真常”开篇,描绘了一种永恒不变的状态,仿佛时间在其中循环往复,没有去处也没有来处,展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宇宙观。
接着,“虚空无去亦无来”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状态的空灵与超脱,虚空本身既非去处也非来处,暗示着一切现象的虚幻与无常。这样的描述,引导读者深入思考存在的本质和生命的真谛。
“个中何地容生死”,则将视角转向对生命与死亡的探讨。在这样超越常规理解的空间里,生死的概念似乎失去了意义,暗示着在更高层次的觉知中,生死不过是幻象,真正的存在超越了这些概念的束缚。
最后,“打破当堂明镜统”以形象的比喻收尾,鼓励读者如同打破一面镜子的表面,去揭示其背后的真相。这里的“明镜”象征着内心的清明与洞察力,通过打破这层表象,达到心灵的觉醒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富有哲理的意象和比喻,引导读者探索宇宙、生命与自我存在的深层意义,体现了佛教中追求解脱、超越世俗观念的精神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