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至扬州·其十八》
《至扬州·其十八》全文
宋 / 文天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既投古庙觅藜羹三五樵夫不识名。

僮子似知予梦恶,生柴烧火天明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识(bù shí)的意思:不了解或不认识

藜羹(lí gēng)的意思:藜羹是指用藜草制成的羹汤,比喻贫寒而简朴的生活。

樵夫(qiáo fū)的意思:指樵夫的生活艰苦,形容人生困苦或贫苦。

三五(sān wǔ)的意思:指数量为三或五,形容不多但足够。

烧火(shāo huǒ)的意思: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做出激烈行动或采取极端手段。

生柴(shēng chái)的意思:指没有经过磨砺、磨难,缺乏经验或能力的人。

天明(tiān míng)的意思:指夜晚过去,天快要亮的时候。

僮子(tóng zǐ)的意思:指年轻力壮、努力勤奋的人。

翻译
我来到古老的庙宇寻找藜粥,
那里的三五个樵夫甚至不知道我的名字。
注释
既:已经。
投:投奔。
古庙:古老的庙宇。
觅:寻找。
藜羹:粗陋的饭菜(藜是一种草本植物,其茎叶可食)。
樵夫:打柴的人。
不识名:不认识我。
僮子:童仆。
似:似乎。
知:知道。
予:我。
梦恶:做噩梦。
生柴:未经加工的木柴。
烧火:生火烧火。
到天明:直到天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古庙中寻找藜羹(一种可食用植物)的景象,表达了一种隐逸自守的生活状态。"既投古庙觅藜羹"一句,通过对古庙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和超脱世俗的氛围。诗人在此寻找藜羹,不仅是为了满足生存需要,也象征着他与自然的亲近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三五樵夫不识名"则透露出诗人的隐姓埋名,他的身份和名字都不为世人所知。这里的“三五”指的是数量多,可能是时间久了,樵夫们习以为常,不再关注诗人的身份。这表明诗人已经融入了自然与普通百姓之中,与世俗的荣辱完全脱节。

接下来的"僮子似知予梦恶"一句,则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某种忧虑。这里的“僮子”可能是庙中的小童,或者是在山林间帮助诗人的孩子。他们似乎能感受到诗人的不安,这里的“梦恶”可能指的是不好的梦境,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烦恼和对现实的某种逃避。

最后一句"生柴烧火到天明",则描绘了诗人在清晨至破晓前后的生活片段。通过“生柴”、“烧火”的动作,展现出诗人的日常生活,以及他等待着黎明的到来。这不仅是对诗人生活的一个写实,也象征着希望和光明的到来。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行为的细腻描绘,展示了一种超脱世俗、归隐田园的生活理想。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安与对未来的期待,是一首充满哲思且意境深远的作品。

作者介绍
文天祥

文天祥
朝代:宋   字:履善   籍贯:浮休道   生辰:1236.6.6-1283.1.9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
猜你喜欢

柬诟逋者

狞须健仆递邮筒,叫唤何如此醉翁。

学得无愁天子法,战书虽急不开封。

(0)

送韬仲叔之东昌·其二

征衫刀尺冷柔荑,补绽无烦旅舍凄。

临水已应谙马性,度半休更误鸡啼。

心闲易得诗材辏,病渴难逢酒价低。

正恐于郎侍亲饮,乍尝余沥竟如泥。

(0)

闺人礼佛词·其二

喉音袅袅齿冷冷,疑有清歌发后庭。

听到甚深微妙字,始知开卷是莲经。

(0)

和叔冽韵二首·其一

掠面东风了不寒,倚楼晴望绿漫漫。

携茶拟过莺鹭馆,被酒留看斗鸭阑。

勾引黑甜开卷便,消磨白日戒诗难。

明朝决计湖桥畔,春色抛人似走丸。

(0)

灯夜记言·其五

娇弱生来酒怕闻,一分尝罢困氤氲。

年来勉受萧郎劝,旋转推排到五分。

(0)

续寒词·其五

红柑玉手擘初尝,齼齿微酸蹙黛长。

非为夜阑消酒渴,梦回赢得枕前香。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费祎 陈夔龙 戴明说 宋绶 蔡琰 钟离权 哥舒翰 冯小青 葛洪 王赞 韩熙载 田为 苏易简 毌丘俭 朱高炽 李宗谔 宋璟 刘采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