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虏中作四首·其一》
《虏中作四首·其一》全文
宋 / 刘跂   形式: 五言律诗

文物人士衣冠典仪

举知缯絮好,深厌血毛非。

形势今犹古,规模夏变夷。

谁言无上策,会是有天时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典仪(diǎn yí)的意思:典仪是指典范的仪态和礼仪规范。形容人的举止得体、庄重,符合礼仪规范。

规模(guī mó)的意思:规模指事物的大小、程度或范围。

人士(rén shì)的意思:指有一定社会地位、职业身份或特定领域知识的人,常用于尊称或泛指。

上策(shàng cè)的意思:指在处理问题或面对困境时,选择最明智、最有效的方法或策略。

天时(tiān shí)的意思:指天气和时间的适宜条件。

文物(wén wù)的意思:指具有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古代物品。

无上(wú shàng)的意思:极高、极大或极度,无可超越。

形势(xíng shì)的意思:形势指的是某一特定领域或局势中的情况和态势。

血毛(xuè máo)的意思:指人或动物的血液和毛发,用以形容非常残忍、凶狠的样子。

衣冠(yì guān)的意思:指外表的衣着和仪容,也可指人的仪表和品行。

缯絮(zēng xù)的意思:指纺织纺线时的纺织废料,用来比喻琐碎无用的言论或文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跂所作的《虏中作四首》中的第一首。诗中描绘了异族风俗与汉族文化的对比,表达了对和平共处、尊重多元文化的向往。

首句“文物燕人士,衣冠汉典仪”描绘了燕地人士的风度和服饰,暗示了汉族文化的深远影响。接着,“举知缯絮好,深厌血毛非”通过对比,强调了对丝绸等汉族传统纺织品的喜爱,以及对某些异族习俗的反感,体现了对自身文化优越感的认知。

“形势今犹古,规模夏变夷”则进一步阐述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指出尽管时代变迁,但某些根本性的东西依然保持不变;同时,也暗含了对异族文化与汉族文化交融的思考,即在变化中寻找共同点,促进和谐共存。

最后,“谁言无上策,会是有天时”表达了对解决民族间冲突与融合问题的乐观态度,认为总会有适合当前时代的方法或时机,强调了和平共处的可能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尊重,也蕴含着对社会和谐与民族融合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刘跂
朝代:宋

永静军东光人,字斯立,号学易先生。刘挚子。神宗元丰二年进士。官朝奉郎,哲宗绍圣间从父于新州谪所。徽宗立,诏返挚家属,跂诉文及甫之诬,及甫被贬。后遭党祸,编管寿春,为官拓落,政和末以寿终。有《学易集》。
猜你喜欢

七夕闻砧

天上双星正渡河,人间砧杵晚来多。

闺房若待秋风冷,绝塞寒威可奈何。

(0)

汉宫春晓词·其二

枕上频闻女伴催,任教初日上妆台。

玉肌应共东风软,正梦昭阳侍寝来。

(0)

酒家赠别

十载分携无定踪,谁知此日酒家逢。

五更酒醒东西去,又隔云山千万重。

(0)

过黄逸人幽居

行到山中日已昏,一声寒犬出孤村。

青苔满地无人迹,风落残花闭洞门。

(0)

钱唐别友

日落津亭一别君,数声猿叫不堪闻。

明朝回首钱唐路,惟有秋山隔暮云。

(0)

山中

散步入空林,斜阳满山麓。

四顾寂无人,蝉声出修竹。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木青 梅之焕 张昪 蔡薿 黎培敬 吴迈远 刘铉 毕士安 季芝昌 陈康伯 裴休 秦湛 凌濛初 薛综 黄损 李晔 鲍楠 孙不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