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说夜频醉,不知朝有饥。
问曾辟谷否,擘树嚼松芝。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士与友人在自然景致中饮酒享乐的场景。开篇“道士携壶酒,相迎劝瓦卮”两句,生动地展现了道士手持酒壶,与友人相互劝酒的情形,“瓦卮”指的是陶制的杯子,这里用来强调一种简朴自然的生活态度。
接下来的“野葩芳杖屦,林霭润须眉”四字,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增添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道士不仅与大自然亲近,甚至连须眉都被林间的露珠滋润,这份宁静和谐,令人向往。
“自说夜频醉,不知朝有饥”两句,则透露出道士对饮酒享乐的态度。他们沉浸在夜晚的狂欢中,对于清晨可能到来的饥饿毫不在意,这种生活方式充满了诗人对于世俗束缚的逃避和对自由精神的追求。
最后,“问曾辟谷否,擘树嚼松芝”两句,则是对道士们寻找仙草、炼丹修炼的生活状态的一种描绘。这里的“辟谷”指的是不食五谷,而是以气养生;“擘树嚼松芝”则是在询问是否已经开始了这种只吃树皮和松芝来维持生命的修炼过程。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道士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理念。
轻舟溯河流,信宿忘少暇。
委蛇遵大堤,荏苒历初夏。
晴光汎流沫,川涨益湍泻。
游子念远行,假寐待明夜。
方经镏渡湾,倏过鹤丘下。
嘤嘤山鸟鸣,的的水花谢。
爱此堤上柳,绪风一披洒。
棹师力张帆,中流去如马。
孤烟隔渚生,偶见捕鱼者。
相顾不得言,长歌恣陶写。
秋满都门一雁飞,轻罗初拟试朝衣。
城头鼓角催更尽,阙下星河向晓稀。
佳气入云浮紫殿,新凉先雨到彤墀。
涵濡共际雍熙日,谁识阳和造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