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昭君出塞的历史场景,充满了深情与悲壮。首句“汉宫别去冒胡沙”,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昭君离开繁华的汉宫,踏入充满风沙的异域之路,既展现了她的毅然决然,也暗示了她命运的凄凉。次句“泪湿花颜鬓脚斜”,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昭君离别时的泪水模糊了面容,鬓发倾斜的动人形象,将人物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第三句“抱得琵琶归绝漠”,描述了昭君怀抱琵琶,独自一人踏上遥远的沙漠之旅,琵琶声中蕴含着对故土的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这一细节增添了诗歌的音乐感和历史的厚重感。最后一句“相传此曲出中华”则点明了琵琶曲的起源,暗示了昭君不仅是个人物,更是连接东西文化的使者,她的故事和音乐跨越了国界,成为了中华文化的象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的艺术化处理,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悲剧色彩,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是明代理论家谢孟安对中国古代女性形象深刻理解与艺术再现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和韩司谏叔夏乐谷五吟·蒲团
少年慕简册,编蒲抄古书。
有闻未能行,常恐迷劂初。
青毡雪窗夜,卧起卷复舒。
岁久亦穿穴,客冷不及渠。
知公已坐忘,物我归如如。
黄团稳叠足,绣茵一蘧篨。
传闻伏蒲谏,天子怀每虚。
出处谅未免,里轮联锋车。
和韩司谏叔夏乐谷五吟·纸帐
细皱卷寒波,轻明笼白雾。
何以相徘徊,岁晚正凝沍。
枕欹一尺竹,被展几幅布。
贤哉楮先生,不以贫不雇。
夜玉围红绡,羞涩强自赋。
书生说富贵,志士安贫素。
风惊银海潮,春在明月库。
先生睡方浓,不觉糟床注。
挽端州黄大用大用喜读书有志行数过予讲讨虽
锯屑霏谈涉往今,濡毫洒纸掞词林。
听歌鹿野三章后,帐下龙门九曲深。
十口西畴贫萦莫,一官南选晚侵寻。
早知大易无思虑,应悔生前未洗心。
自开善寺饭已赴彦修之集新陂初成次其韵
旱气欲流石,涧溪失盈溶。
况逢青田渴,万锸决使东。
南山思照影,三日云气重。
玉蜺忽堕地,行君竹林中。
润腾百年樟,翠写千丈松。
澄之新堨横,净绿涵秋容。
是日看雨花,一香万缘空。
归来趁清约,赏心还此同。
桂枝耀三更,袅袅来天风。
名觞或可醉,警读安得慵。
永谢世味醺,敢怀归意浓。
朝欢过狎洽,夜气方冲融。
意超谑浪表,伊谁蹑斯踪。
独愧和篇斐,不堪称两雄。
二十七日立春夜雪高下尽白暗闽中所谓大雪也
晓来儿女共喧哗,喜见东风颺水花。
鹤羽赐衣方一袭,小巅冠玉已三加。
高眠有客关蓬户,低唱无人拍翠牙。
白帝出游应最乐,月旌蜺旆正豪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