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通水,荷汀蓼渚,足可徘徊。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年(bǎi nián)的意思:百年表示一百年的时间,也指很长时间。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持久和历史悠久。
悲欢(bēi huān)的意思:指人生中的悲伤和喜悦,包括悲痛和欢乐两种情感。
草闲(cǎo xián)的意思:指闲散、懒散的状态。
尘埃(chén āi)的意思:指非常微小的尘土或灰尘,也用来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或人。
春兰(chūn lán)的意思:春天盛开的兰花,比喻品德高尚的人。
次第(cì dì)的意思:表示按照一定的顺序或次序进行,一个接一个地进行。
地黄(dì huáng)的意思:指黄土,也用来形容土地贫瘠、不肥沃。
二时(èr shí)的意思:表示时机、时刻。
方丈(fāng zhàng)的意思:方丈是佛教寺院中的主持或住持的称号,也指寺庙的主要建筑物。
盖头(gài tóu)的意思:指掩饰事实真相或遮蔽问题的行为。
甘橘(gān jú)的意思:甘橘是一个表示甜美的水果的比喻,意味着事物的味道或品质非常好。
兰秋(lán qiū)的意思:形容人的容貌美丽秀丽,如兰花在秋天一样美丽。
年间(nián jiān)的意思:指一段时间内,特定的年代或时期。
徘徊(pái huái)的意思:指人在某个地方来回走动,犹豫不决,无法下定决心。
秋菊(qiū jú)的意思:形容人老而有韵味。
屈曲(qū qū)的意思:指弯曲、弯折的意思。
曲成(qǔ chéng)的意思:指事物发展、变化或转化成另一种形态或状态。
容身(róng shēn)的意思:指暂时找个地方住宿或逗留。
山芋(shān yù)的意思:形容事物棘手、难以处理或逃避的问题。
时中(shí zhōng)的意思:时机正好,恰到好处
十二(shí èr)的意思:指十二个,表示数量为十二。
松斋(sōng zhāi)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居所清雅、宽敞。
虽然(suī rán)的意思:表示尽管有一定的限制或困难,但仍然承认或接受事实。
往来(wǎng lái)的意思:往来是一个动词短语,表示来去、交流、来往等意思。
无力(wú lì)的意思:没有力量,力量不足
无多(wú duō)的意思:没有多余的,没有剩余的
闲花(xián huā)的意思:指没有实际用途或功能的花朵,比喻没有价值或无所作为的人或事物。
向背(xiàng bèi)的意思:指人的立场、态度或倾向。
萧条(xiāo tiáo)的意思:形容经济不景气、商业低迷或生活困顿。
须次(xū cì)的意思:按照次序,有条不紊地进行。
野草(yě cǎo)的意思:野生的草,比喻在社会上没有地位、没有名声的人。
萦回(yíng huí)的意思:指事物围绕在一起,循环不已。
缘饰(yuán shì)的意思:指人和事物之间的关系或联系,常用来形容人与物之间的和谐搭配。
咫尺(zhǐ chǐ)的意思:指距离非常近,形容事物或人之间的距离极短。
竹斋(zhú zhāi)的意思:指隐居山林的人的住所,也用来比喻清静幽雅的居所。
竹篱(zhú lí)的意思:竹篱是指用竹子搭建的篱笆,比喻墙壁或障碍物。
十二时(shí èr shí)的意思:指一天中的十二个时辰,泛指整个过程、全部事物。
春兰秋菊(chūn lán qiū jú)的意思:形容人的品质高尚,优美出众。
野草闲花(yě cǎo xián huā)的意思:指没有固定根基、生长在野外的草和花,比喻无所事事、游手好闲。
- 注释
- 二百年:极言时间之长。
十二时:一天中的十二个时辰。
悲欢往来:指人生的喜怒哀乐循环往复。
盖头:简陋的屋顶。
方丈:形容空间狭小。
尘埃:比喻世俗的纷扰。
竹斋:用竹子建造的书房或住所。
向背:面向与背离,这里指空间的前后。
春兰秋菊:象征四季更迭。
甘橘:甜美的橘子。
香梅:散发香气的梅花。
芼羹:用山药做羹。
地黄酿粥:用地黄煮粥。
荷汀蓼渚:荷花盛开的水边草地。
徘徊:流连忘返,不愿离去。
- 翻译
- 历经两百年,十二时辰里,悲欢交替不断。
只有一顶简朴的屋顶,狭小的居所,无需过多装饰,切勿让尘世纷扰。
曲折的空间营造出宁静,清冷的氛围带来纯净,野草闲花都显得美妙无比。
家园虽近,却难以亲近,勉强绕行在竹斋和松斋之间。
四季有序,春天兰花秋天菊花相继开放。
在竹篱笆的空隙处,密集种植甘甜的橘子,荆桥旁边则稀疏种上香气四溢的梅花。
山药可以做羹,地黄能酿成粥,这样的生活适合在冬去春来之际种植。
门前有流水,荷塘和蓼洲相连,足以让人在此流连忘返。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隐逸生活的意境,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淡泊明志、自在随性的生活态度。诗中“二百年间,十二时中,悲欢往来”开篇,即点出了时间流转与世事变迁的哲思,但紧接着“我但盖头一把,容身方丈,无多缘饰,莫遣尘埃”表明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追求和对外界纷扰的排斥。
“屈曲成幽,萧条生净,野草闲花都妙哉”中的“屈曲成幽”可能是指竹子弯曲自如的姿态,而“萧条生净”则形容了自然界清新脱俗的一面。接着,“家无力,虽然咫尺,强作萦回”显示出诗人对家庭生活的简约与满足,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竹斋。向背松斋。”两句呼应,表明了诗人的居所是被竹子和松树环绕的清幽之地。紧接着,“须次第、春兰秋菊开”则指出了园中植物按季节生长的自然秩序。
“在竹篱虚处,密栽甘橘,荆桥斜畔,疏种香梅。”这几句诗描绘了诗人在竹围之内细心培育果树和花卉的情景,其中“甘橘”、“香梅”都是一年四季中不同时节的美好景象。
最后,“山芋芼羹,地黄酿粥,冬后春前皆可栽。”这几句则指出了诗人对农事的关注和生活自给自足的状态。“门通水,荷汀蓼渚,足可徘徊。”则是对园中水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趣。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个小园春日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归隐自然的生活理想。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