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本道(běn dào)的意思:指某个领域或行业中的专业知识、技能。
不特(bù tè)的意思:不特指,不特定
赐书(cì shū)的意思:赐书指由上级或有权威的人赐予他人书籍,表示对对方的赞赏和尊重。
进士(jìn shì)的意思:指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的人,也泛指通过考试进入官场的人。
九重(jiǔ zhòng)的意思:形容层次或境界非常高。
荣进(róng jìn)的意思:指得到晋升、提升、荣誉等,进一步发展或提高。
儒宗(rú zōng)的意思:指儒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和理念。也用来形容某个学派或团体的主要思想、理念或核心价值观。
圣君(shèng jūn)的意思:指君主具备圣明的品质,能够以德治国,使民众得到福祉。
特赐(tè cì)的意思:特殊的赐予或特别授予
图回(tú huí)的意思:指人们通过图谋和计谋迂回曲折地达到目的。
政本(zhèng běn)的意思:指政治的根本,也指政治的基础。
中庸(zhōng yōng)的意思:中庸是指处事、言行等保持中立、不偏不倚的态度和行为准则。
- 翻译
- 三年来不懈怠地研读儒家经典,清廉的询问从皇宫深处传来。
不仅赐予书籍以荣耀新科进士,圣明的君主施政遵循中庸之道。
- 注释
- 策儒宗:儒家经典。
清问:清廉的询问。
九重:皇宫深处。
特赐书:特别赐予书籍。
荣进士:荣耀新科进士。
圣君:圣明的君主。
政本:施政的根本。
道中庸:遵循中庸之道。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勋所作的《宫词三十三首》中的第二十六首,主要描绘了皇帝对儒学的重视和对科举制度的关怀。首句“三年不废策儒宗”表达了皇帝对儒家经典的长期研习和尊崇,显示出他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和对教育的持久关注。次句“清问图回自九重”则暗示了皇帝通过深思熟虑的决策,从皇宫的高处(九重)传达出对臣子的询问和指导,体现了他的明智与权威。
“不特赐书荣进士”进一步强调了皇帝对科举及第者的特别恩宠,不仅仅是给予荣誉,更是一种肯定和激励。最后,“圣君政本道中庸”点明了皇帝的政治理念,即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施政的根本原则,追求社会稳定和和谐。
总的来说,这首诗赞扬了皇帝的文治武功,以及他对于儒家文化和科举制度的积极态度,展现了古代君主的理想治国之道。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念奴娇·一场春梦
一场春梦,待从头,说与旁人听著。
罨画溪山红锦障,舞燕歌莺台阁。
碧海倾春,黄金买夜,犹道看承薄。
雕香剪玉,今生今世盟约。
须信欢乐过情,闲嗔冷妒,一阵东风恶。
韵白娇红消瘦尽,江北江南零落。
骨朽心存,恩深缘浅,忍把罗衣著。
蓬莱何处,云涛天际冥漠。
摸鱼儿·枕寒流
枕寒流、碧萦衣带,高台平与云倚。
燕来莺去谁为主,磨灭谪仙吟墨。
愁思里。
待说与山灵,还又羞拈起。
箫韶已矣。
甚竹实风摧,桐阴雨瘦,景物变新丽。
江山在,认得刘郎何寄。
年来声誉休废。
英雄不博胭脂井,谁念故人衰悴。
时有几。
便凤去台空,莫厌频游此。
兴亡过耳。
任北雪迷空,东风换绿,都付梦和醉。
紫萸香慢·近重阳
近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
问秋香浓未,待携客、出西城。
正自羁怀多感,怕荒台高处,更不胜情。
向尊前、又忆洒酒插花人。
只座上、已无老兵。
凄情。
浅醉还醒。
愁不肯、与诗平。
记长楸走马,雕弓ㄇ柳,前事休评。
紫萸一枝传赐,梦谁到、汉家陵。
尽乌纱、便随风去,要天知道,华发如此星星。
歌罢涕零。
八声甘州·卷丝丝
卷丝丝、雨织半晴天,棹歌发清舷。
甚苍虬怒耀,灵鼍急吼,雪涌平川。
楼外榴裙几点,描破绿杨烟。
把画罗遥指,助啸争先。
憔悴潘郎曾记,得青龙千舸,采石矶边。
叹内家帖子,闲却缕金笺。
觉素标、插头如许,尽风情、终不似斗赢船。
人声断,虚斋半掩,月印枯禅。
摸鱼儿·渺人间
渺人间、蓬瀛何许,一朝飞入梁苑。
辋川梯洞层瑰出,带取鬼愁龙怨。
穷游宴。
谈笑里,金风吹折桃花扇。
翠华天远。
怅莎沼黏萤,锦屏烟合,草露泣苍藓。
东华梦,好在牙樯雕辇。
画图历历曾见。
落红万点孤臣泪,斜日牛羊春晚。
摩双眼。
看尘世,鳌宫又报鲸波浅。
吟鞘拍断。
便乞与娲皇,化成精卫,填不尽遗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