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除夜》
《除夜》全文
唐 / 栖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九冬三十夜,寒与暖分开

坐到四更后,身添一岁来。

鱼灯延腊火,兽炭化春灰。

青帝今应老,迎新见几回。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分开(fēn kāi)的意思:比喻原来同行的人分开各走各的路。

见几(jiàn jǐ)的意思:看到多少就有多少,形容事物的数量与所见相符。

九冬(jiǔ dōng)的意思:九冬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寒冷的冬天。

青帝(qīng dì)的意思:指年轻的君主或者年轻而有才能的人。

三十(sān shí)的意思:指男子到了三十岁时,应该有了自己的事业和立足之地。

兽炭(shòu tàn)的意思:指人类与野兽之间的差别,比喻人的品行高尚或卑劣。

四更(sì gēng)的意思:指凌晨时分,即夜里三更之后的时刻。

炭化(tàn huà)的意思:炭化是指物质被加热或燃烧后变成炭的过程。

迎新(yíng xīn)的意思:迎接新的事物或新的一年。

鱼灯(yú dēng)的意思:指心灵手巧,善于创造和发明的人。

注释
九冬:指冬季的第九个九天,通常是冬季最冷的时候。
三十夜:指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即除夕夜。
寒与暖分开:意味着冬去春来,季节更替。
四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大约是凌晨1点到3点之间。
身添一岁:过了年,人就长了一岁。
鱼灯:形状像鱼的灯笼,常用于节日装饰。
腊火:腊月的灯火,这里指过年的灯火。
兽炭:可能指雕刻成兽形的炭,用于取暖,也增添节日气氛。
青帝:中国古代神话中掌管春天的神祇。
迎新:迎接新年。
见几回:经历了多少次新年。
翻译
第九个冬天的第三十个夜晚,寒冷与温暖各自分离。
坐等到四更天之后,身体便增添了一岁的时光。
鱼形的灯笼延续着腊月的灯火,兽形的炭火渐渐化为春天的灰烬。
掌管春天的青帝如今大概已老,迎来新年的情景已见证多少回。
鉴赏

此诗描绘的是除夕之夜,即春节的前一晚,人们通常会守岁至午夜以迎接新的一年。这首诗通过对比寒冷与温暖,表达了时间流逝和生命增长的主题。诗人巧妙地运用“九冬三十夜”来指代除夕,这里的“九”可能是指最终、最后之意,而非实指九个冬天。"寒与暖分开"则表现出季节交替的界限,夜晚的寒冷与即将到来的春天温暖形成鲜明对比。

"坐到四更后,身添一岁来"这两句直接描写了守岁的情景,诗人在除夕之夜静坐至深夜,将要迎接新的一岁,表达出时间流逝的无情和个人生命经历的增长。"鱼灯延腊火,兽炭化春灰"两句则通过对比鲜明,表现了从旧到新的转变。这里的“鱼灯”和“兽炭”都是古代取暖的方法,而"延腊火"和"化春灰"则象征着冬去春来的季节交替。

最后两句"青帝今应老,迎新见几回"则是诗人对自然界和人类生命过程的一种感慨。"青帝"在这里可能指代天或自然,而“今应老”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衰老;"迎新见几回"则是在反问自我,对于每年守岁迎接新年的次数,表现出一种对生命有限和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悟。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展现了时间流逝与生命增长的哲理,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岁月更迭的无奈与反思。

作者介绍

栖蟾
朝代:唐

[唐](约公元八九六年前后在世)俗姓、里居、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乾宁中前后在世。居屏风岩。与沈彬为诗友。栖蟾所作诗,今存十二首。(见《全唐诗》) 
猜你喜欢

读方元善落花诗有感

次第花开次第飞,总堪饮酒与吟诗。
绝怜新绿光如沃,何必繁英儘在枝。

(0)

秋晚随意行涧上值老农问劳去年避乱时事

书在心犹在,时艰变易衰。
白云山半寺,红叶水西祠。
农老言多善,乌驯噪总慈。
谁于千载后,见我苦吟时。

(0)

五月二十八日四绝

鸟独沉啼意,萤低照去踪。
艰危吾辈老,寂寞此心同。

(0)

将为鄞江之游先寄正仲三首

相思不在远,道地一来难。
残月中峰见,疏星半夜看。
江湖青草远,风雨小窗寒。
鄞水饶鱼米,何由得共餐。

(0)

初九日夜月下闻蛙此物得水悦乐故鸣心事与农

平田展明湖,密林含宿雾。
整冠对明月,天眼实汝顾。
那敢醉謼号,袒跣纵箕踞。
清心听鸣蛙,胜与俗子语。
青秧插已齐,决瘊沟底度。
忧乐在晴雨,将非为私故。
斯言乃知音,旁人自不喻。
侠兹适无事,泯然离好恶。
坐久天西倾,汝鸣余睡去。

(0)

春晚闻霰宛思凄然两日不见达善季辩书怀奉寄

夜阑风薄树,雨急水坍沙。
书在吾何恨,春深自忆家。
高花犹著雪,浅草早鸣蛙。
同是离居客,相逢吊岁华。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刘挚 段克己 张纲 陈孚 戴叔伦 宋之问 曹操 王令 俞明震 沈宜修 吴敬梓 况周颐 李咸用 蔡伸 柳贯 宋濂 吴伟业 晁冲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