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应(bù yīng)的意思:不应指的是不应该,表示某种情况或行为是不应该发生或存在的。
付与(fù yǔ)的意思:将某种权力、责任、任务等交给他人。
见便(jiàn biàn)的意思:见到方便就行动。
九华(jiǔ huá)的意思:形容人的容貌非常美丽动人。
老去(lǎo qù)的意思:指人年纪渐长,年老体衰。
儒冠(rú guān)的意思:指儒家学者的帽子,引申为指儒家士人的身份和学问。
山容(shān róng)的意思:指山的形态和容貌,也可用来形容人的气度和风采。
水潦(shuǐ liáo)的意思:形容水流湍急、汹涌澎湃的样子。
危栏(wēi lán)的意思:指处于危险的边缘或境地。
无用(wú yòng)的意思:没有用处,没有价值,无效
相见(xiāng jiàn)的意思:彼此见面,相互相见。
挟书(jiā shū)的意思:指以书籍作为借口或掩饰,暗中进行某种活动或目的。
悬榻(xuán tà)的意思:指人生命垂危,临近死亡的状态。
用世(yòng shì)的意思:指人才在世间得以施展才华、发挥作用。
诸侯(zhū hóu)的意思:指各个分封国的统治者或领袖。
- 翻译
- 上天怜悯我漂泊的足迹,让我在诸侯之地早早感受到秋天的气息。
一见面就知道你有悬榻相待的心意,即使在逃亡中也能带着书籍畅游。
山色虽老去,但苍翠的崖壁依然在,雨水痕迹虽淡,浅碧的水面依旧收存。
我这身儒者装扮已不适合俗世,本就不应再登那象征高位的九华楼。
- 注释
- 羁迹:漂泊的足迹,指诗人流离失所的生活。
危栏:高高的栏杆,可能指的是官署或住所的阳台。
悬榻:挂起的床榻,表示热情款待或期待来访者。
阚亡:逃亡,指诗人的流亡生活。
儒冠:儒者的帽子,象征文人身份。
九华楼:可能指代高位的官府建筑,暗示世俗权力。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南的《阙题(其一)》,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自我心境的抒发,展现出诗人身处异乡、寄情山水的生活状态以及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首句“天怜羁迹寄诸侯”,诗人以“天怜”表达对自己漂泊异乡的感慨,仿佛上天怜悯他的流离失所,让他得以在诸侯之地暂得安顿。接下来的“付与危栏早得秋”,写诗人站在高高的栏杆边,早早地感受到了秋天的到来,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对时光流逝的敏感。
“相见便知悬榻意”,通过“相见”二字,可能暗指与友人的相逢,悬榻之意即为热情款待,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他人的感激。而“阚亡时得挟书游”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借书消遣,享受阅读带来的精神慰藉,即使在困厄之中也不忘追求知识。
“山容老去苍崖在,水潦痕存浅碧收”,诗人以山水之景寓言人生,即使岁月流转,山色依旧,水痕浅碧,显示出他对自然永恒性的感慨,也寓含着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最后两句“高我儒冠无用世,不应更蹑九华楼”,诗人以“儒冠”自比,表示自己不追求世俗功名,无意于攀附权贵,宁愿保持清高,不愿登上象征权势的九华楼。这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寂,对友情的珍视,对知识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沉思考,体现了宋代士人特有的文化情怀和人格魅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