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茅山天市坛四首·其三》
《登茅山天市坛四首·其三》全文
元 / 惟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一片松林又一宫开门面面看茅峰。

意行恍惚庐山路,归饭僧上下钟。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饭僧(fàn sēng)的意思:指供养僧人吃饭,比喻供养他人。

恍惚(huǎng hū)的意思:形容思想或感觉迷糊,不清晰或不真实。

开门(kāi mén)的意思:打开门户,比喻开始或开创某种事业或行动。

庐山(lú shān)的意思:比喻事物的高度或者重要性。

门面(mén miɑn)的意思:指外表、表面的形象或面子。

面面(miàn miàn)的意思:形容事物全面、各个方面都有。

山路(shān lù)的意思:比喻困难险阻的道路。

上下(shàng xià)的意思:上下表示范围或顺序,上指高处、前者或前侧,下指低处、后者或后侧。

意行(yì xíng)的意思:指一个人的行为举止、言语动作都显得很有意义和分寸。

一片(yī piàn)的意思:形容某种状态或情景下的整体一致或一片景象。

一宫(yī gōng)的意思:指一个宫殿,比喻权力和地位高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惟则的《登茅山天市坛四首(其三)》描绘了登山时所见的自然美景与内心的感悟。诗中以“一片松林又一宫,开门面面看茅峰”开篇,生动地展现了登山者步入松林,眼前豁然开朗,一座宫殿映入眼帘,四周皆是茅峰环绕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接着,“意行恍惚庐山路”,诗人以“庐山路”这一典故,暗示自己仿佛在庐山的幽径上漫步,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内心的宁静。最后,“归饭僧分上下钟”,描述了诗人下山后,在寺庙用餐的情景,通过僧人分发上下钟的细节,既体现了佛教文化中的仪式感,也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平静的生活节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内心感受巧妙融合,展现了登山者在自然与人文环境中的独特体验,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作者介绍

惟则
朝代:明

猜你喜欢

一雨

一雨郊原绿,高田水过低。

荷锄烦稚子,馌亩伺良妻。

老去知谁许,归欤得自犁。

缓行溪上石,吟咏到鸦栖。

(0)

奉和御制读史记诗·其三

汉武将从禅,须如亟释兵。

甘泉诚毖祀,乔岳纪尊名。

加礼崇休祉,修封盖号荣。

岂同承帝箓,肆觐正权衡。

(0)

内阁春帖子·其四

银箭初传暖律延,微和渐扇物华妍。

彩幡红镂宜春字,永奉宸慈亿万年。

(0)

潮阳尉郑太玉梦至泉侧饮之甚甘明日得之东山上作梦泉记令余作诗为赋此篇

入道肯著相,出神得佳泉。

起寻定中境,谩意山之巅。四人蹋??,数里闻潺湲。

循声到巉绝,满意流甘鲜。

虽深石可数,太察鱼难筌。

分为缟练去,溅作珠玑圆。

一窥宿酲解,三咽沉疴痊。

恍惚尚疑梦,欢呼欲成颠。

山间短于井,海饮咸生涎。

那知道在迩,几作野遗贤。

事固由人兴,物为知已妍。

谁陪濠上游,谅携室中天。

虽无十丈花,中有一滴禅。

名酒觉殊胜,宜茶定常煎。

兰亭羽觞冷,鱼腹青筒连。

新文来远矣,开卷犹潨然。

径欲抱琴去,临流听未全。

不但受以耳,庶几神者先。

写为梦泉操,第入乐府篇。

将前辄复却,万事付有缘。

(0)

元应善利真人祠·其三

弦月何皎皎,缑山何巍巍。

上有白鹤驾,聊与时人期。

后天凋三光,何必千年归。

金阙帝有命,吾非丁令威。

(0)

鹧鸪天·其二

拟看今宵璧月秋。浮云却妒素光流。

天公肯放冰轮出,我辈宁辞大白浮。

穿翠密,极遨游。人间那得此深幽。

金波若到清尊里,下笔联篇未肯休。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孙蕡 吴芾 岳珂 许南英 黄景仁 邹浩 文徵明 元好问 刘禹锡 董其昌 王慎中 释文珦 戴复古 王冕 李攀龙 宋褧 陈宝琛 高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