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却娇儿换豆归,岂知种豆尽为萁。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农村老妇的辛酸与无奈。通过“卖却娇儿换豆归”,展现了一位母亲为了生存,不惜牺牲自己最心爱的孩子,换取生活所需的情境。这种悲惨的抉择背后,是生活的逼迫和贫困的残酷。
“岂知种豆尽为萁”一句,揭示了命运的不公。即使辛勤耕作,收获的却是痛苦和磨难,象征着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豆萁,本应是豆子生长的伴侣,但在诗中却成了比喻,暗示了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空令骨肉东西散”,表达了家庭因贫困而四分五裂的悲剧。原本应该团聚的一家人,因为生活的压力被迫分离,各自在不同的地方挣扎求生,体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无助与孤独。
“不得杯羹疗母饥”,直白地展现了母亲的困境。在这样的环境下,连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都无法满足,更不用说照顾家人。这句诗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底层人民的苦难。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状态,以及他们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无奈与抗争。通过一个农村老妇的故事,展现了社会的不公与人性的光辉,引人深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示庐山寺老胜师
离乡十九年,日有如年久。
归来山水亦依然,人物存亡半非旧。
庐阜之前我舅宅,此寺如我东西家。
每来舅家必到此,粤自齿稚今疏牙。
庾岭闽山四千里,青衫谪逐自我始。
筑台东望几悽凉,亲故满前争不喜。
林下相逢真实人,非戚非疏非故新。
执手之言行处亲,是以还家一百二十日,五回松下问禅因。
此身非我身,有君有父,有神有民。
俯仰回环知有待,古之人居不黔突,行不已轮。
师住无住,我动非动。来不须迎,去不须送。
聚散会离,百年一梦。
大千沙界等閒言,寻常只把毫端弄。
大暑竹下独酌
新竹日以密,竹叶日以繁。
参差四窗外,小大皆琅玕。
隆暑方盛气,势欲焚山樊。
翛然此君子,不容至其间。
清风如可人,亦复怡我颜。
黄昏开竹杪,放入月一弯。
绿阴随合之,碎玉光斓斑。
我举大榼酒,欲与风月欢。
清风不我留,月亦无一言。
独酌径就醉,梦凉天地宽。
满路花/促拍满路花.仙吕思情
帘烘泪雨乾,酒压愁城破。冰壶防饮渴,培残火。
朱消粉退,绝胜新梳裹。
不是寒宵短,日上三竿,殢人犹要同卧。
如今多病,寂寞章台左。黄昏风弄雪,门深锁。
兰房密爱,万种思量过。也须知有我。
著甚情悰,你但忘了人呵。
贺升卿年垂八十以诗寄平园新咏二十二篇又录十年前简予四诗尚有访戴之兴谨次最后一章韵为谢
文与年高岂乐天,字随心正亦公权。
吟诗作赋晴窗里,问柳寻花野水边。
喜我新巢三径就,劳君旧句一时编。
雪舟有兴休回棹,共载期追李郭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