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巴蜀(bā shǔ)的意思:指蜀地,古代巴国与蜀国的合称,泛指巴蜀地区。
处处(chǔ chù)的意思:处处意指“到处、各处”,表示某事物或某种情况在各个地方都存在或普遍存在。
春水(chūn shuǐ)的意思:春天的水,比喻希望或新生。
登楼(dēng lóu)的意思:指登上高楼或高山,从高处俯瞰,观察远景。
砥柱(dǐ zhù)的意思:砥柱指的是支撑柱子,比喻支持、坚定的力量或支持某个事物的人或事物。
洞庭(dòng tíng)的意思:指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和未来发展趋势。
东流(dōng liú)的意思:指水向东流动,比喻事物顺利发展或人才向有权势的地方集中。
斗牛(dòu niú)的意思:指两头野牛交锋的场面,比喻力量相争或争斗激烈的情况。
功勋(gōng xūn)的意思:指在战争、事业或其他领域中做出卓越贡献的功劳或成就。
江汉(jiāng hàn)的意思:指江河的宽阔和汉水的湍急,比喻宽广的胸怀和奔放的气概。
来春(lái chūn)的意思:指春天的到来或春季的来临。
尚书(shàng shū)的意思:指古代官职,掌管文书、文件的官员,也泛指书籍、文书。
十二(shí èr)的意思:指十二个,表示数量为十二。
危栏(wēi lán)的意思:指处于危险的边缘或境地。
无暇(wú xiá)的意思:没有时间或精力处理其他事情,忙于应对当前的事务。
暇日(xiá rì)的意思:指空闲的日子,没有工作或事务的日子。
- 鉴赏
这首清代刘鸿庚的《登沔阳新堤澄澜楼》描绘了诗人十二年前短暂任职沔阳期间未能尽情登楼赏景的遗憾,以及此次重游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十二年前暂典州”点明了时间背景和身份转换,暗示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回忆。
“曾无暇日快登楼”表达了诗人过去因政务繁忙而未能尽情享受登高望远的乐趣。接下来,“此来春水生江汉,试倚危栏瞰斗牛”描绘了眼前春水盈江、波光粼粼的景象,诗人倚栏远眺,视线越过江汉,仿佛看到星宿斗牛,展现了壮丽的自然风光。
“波起洞庭皆北泛,雪消巴蜀尽东流”进一步描绘了洞庭湖水向北流淌,巴蜀之地冰雪融化汇入长江的壮观画面,寓含了自然规律与地理形势的壮阔气象。
最后两句“尚书砥柱功勋在,祇要修防处处周”以“尚书”自比,表达出诗人虽身居高位,但仍关注民生,尤其是水利防务,希望各地都能做好防护措施,体现了其责任感和对百姓福祉的关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登楼所见,既抒发了个人情感,又寓含了对社会事务的关注,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良乡道中
涩路如披棘,停车自咡嚅。
王事趣之去,原隰一征夫。
途光荒夕照,所见但飞鸟。
飞鸟鸣不已,客意愈踌躇。
秣马昏林下,孤村半有无。
啼獋攀前辙,奔狼迫后驱。
呼仆环刀剑,弓衣学短襦。
自顾非行伍,束身似全诬。
特以居行少,无人道我迂。
私闻童仆语,作此诚区区。
本为观文往,何乃武容粗。
无多剑与矢,缓急安可需。
汝辈安知此,我意岂全躯。
先生威天下,新制重矢弧。
积叠三军众,存名亦执殳。
将求缓急用,于此未全殊。
今古戈矛客,请率以癯儒。
慎旃无复道,寄身在远途。
溯流夏月日值江风皆北舟滞有述
来帆竞千叶,奔涛纵反翩。
扁舟争一缆,积岸令周旋。
细察流洄理,迟速未宜然。
或曰因水性,不如假风权。
繇来观望者,谁可少机缘。
于子信独往,何从涉利川。
顾余亦中省,频岁习波烟。
海运观九万,考时非后先。
宁知解愠日,而得其凉天。
玄冥司夏月,南薰遂莫专。
漫叹淹留客,偶逢时令迁。
平生多亟失,只此亦邅延。
物数苟如斯,敢不益贞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