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折梅》
《折梅》全文
元 / 李孝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短棹扁舟钓台寒梅一树倚云开。

折花非为题品,要看春从何处来。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扁舟(piān zhōu)的意思:指小巧轻便的船只,也用来比喻身世低微或贫寒的人。

钓台(diào tái)的意思:指以假象或诱饵吸引对方上钩,达到自己的目的。

短棹(duǎn zhào)的意思:指用短棹划船,比喻能力有限,难以应对复杂的事物或困境。

非为(fēi wéi)的意思:指不应该、不应当、不该做某事或者不是某种情况。

寒梅(hán méi)的意思:形容在寒冷的冬天中依然能够保持傲然不屈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题品(tí pǐn)的意思:指对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进行评价、赞赏、鉴赏。

倚云(yǐ yún)的意思:倚靠在云上,形容高傲自大的样子。

鉴赏

这首诗《折梅》由元代诗人李孝光所作,描绘了一幅冬日折梅的生动画面。诗中以“短棹扁舟泊钓台”开篇,勾勒出一幅静谧的江边垂钓图景,扁舟停泊在岸边,短棹轻轻搁置,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接着,“寒梅一树倚云开”,将视线转向远处,一树寒梅在云雾中绽放,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赋予了景色以生机与活力。诗人通过“寒梅”这一意象,巧妙地将季节与情感相融合,展现出冬日里不屈的生命力。

“折花非为添题品,要看春从何处来。”这两句诗则揭示了诗人折梅的真实意图,并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诗人并非为了增添文采或题咏之用而折梅,而是想要探寻春天的源头,即春天是从何处开始萌发的。这种对自然现象的追问,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以及自然界规律的深刻思考和感悟。整首诗通过对折梅这一行为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作者介绍
李孝光

李孝光
朝代:元

李孝光(1285~1350),元代文学家、诗人、学者。初名同祖,字季和,号五峰,后代学者多称之“李五峰”。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少年时博学,以文章负名当世。他作文取法古人,不趋时尚,与杨维桢并称“杨李”。早年隐居在雁荡五峰山下,四方之士,远来受学,名誉日广。至正七年(1347)应召为秘书监著作郎,至正八年擢升秘书监丞。至正十年(1350)辞职南归,途中病逝通州,享年66岁。著有《五峰集》20卷。 
猜你喜欢

汤泉

洗垢清尘一派汤,瀹蔬溉稻却甘凉。

难将人力营为胜,须信天工造化长。

井小常时供鼎沸,泽多终岁遍山阳。

我生几度经行此,可笑区区有底忙。

(0)

次李弘斋韵送任宰

近日延平创小斋,四方佳友为朋来。

虽为书上究馀味,更要心中绝点埃。

健德千年期不已,高标万变讵能推。

直须义利途中办,宁使饥肠屡隐雷。

(0)

赋梅堂闲吟·其四

谩自尘劳鬓欲华,故园空锁未开花。

年年饱看春来去,输与西湖处士家。

(0)

寄喻景山

草堂南望到无因,遥想芒鞋避暑尘。

六月携家玩泉石,大飞惊见此山人。

(0)

挽傅仲斐生母李氏·其二

已登椿柏七旬算,终锡花钗九树妆。

懿行在人今已矣,西风笳鼓助凄凉。

(0)

南园

水气胜风凉,星辉当月光。

渔舟在何处,欸乃一声长。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乐婉 法照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刘几 陈昌齐 惟俨 凌廷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