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边城(biān chéng)的意思:指边远的城市或地区,也可以指边境地区。
骠骑(piào qí)的意思:指杰出的骑兵,也用来形容英勇善战的将领或勇猛威武的士兵。
拊髀(fǔ bì)的意思:拊髀意为拍打大腿,表示极度高兴或欣赏。
材官(cái guān)的意思:指有才能而担任官职的人。
扼腕(è wàn)的意思:极其懊悔,非常遗憾的意思。
飞书(fēi shū)的意思:指消息传递迅速,传闻迅速传播。
分隶(fēn lì)的意思:分开,分散。
烽堠(fēng hòu)的意思:指烽火台和边防堡垒,比喻战争、冲突不断的地方。
河西(hé xī)的意思:指相隔很远,相距甚远。形容人或事物之间的距离很远,难以联系或接触。
黄河(huáng hé)的意思:指黄河,也用来比喻强大的力量或不可遏制的势头。
旌旗(jīng qí)的意思:旌旗是指旗帜和旌旗的集合,也用来形容威风凛凛的景象或者人物。
郎署(láng shǔ)的意思:指官员的职位或官署。
里行(lǐ xíng)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内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
六传(liù chuán)的意思:指信息传播的广泛和快速,形容传播速度极快。
年来(nián lái)的意思:指多年以来的时间。
请缨(qǐng yīng)的意思:主动请求承担任务或责任。
五原(wǔ yuán)的意思:指五种基本元素或基本条件的合集,也可指事物的基础或根本。
揖客(yī kè)的意思:揖客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意为恭敬地向客人行礼。
羽林(yǔ lín)的意思:羽林指的是古代帝王的禁卫军队,也可以指代精锐部队或官方的警卫队伍。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边疆守卫的壮阔场景与将领的英勇气概。首句“六传旌旗万里行”,开篇即以“六传”和“万里行”展现出了军队行进的辽阔与壮观,旗帜在风中飘扬,象征着军队的威严与荣耀。接着,“黄河西抱汉边城”,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黄河比作环绕边城的母亲河,既描绘了地理环境,也寓意着边防的重要性。
“不因拊髀过郎署,谁遣飞书夺虏营。”这两句通过假设与反问,强调了将领的英勇与智谋。抚髀(拍打大腿)是古代将领在军中激励士气的动作,这里暗示将领的英姿与决断力。飞书夺虏营则展现了迅速而有效的军事行动,突显了将领的指挥才能。
“揖客缓驰骠骑幕,材官分隶羽林兵。”这两句描述了将领在军中的日常活动与组织结构。揖客(迎接客人)与缓驰(缓慢行进)形成对比,体现了将领在不同场合下的不同姿态。材官(勇猛的士兵)与羽林兵(皇帝亲信的禁卫军)的分工合作,展示了军队的组织严密与战斗力。
最后,“五原岂用看烽堠,扼腕年来更请缨。”这两句表达了对边疆安全的自信与对国家的忠诚。五原(古代边疆地区)的烽火台并非必需,因为边防已稳固,体现了边疆的和平与稳定。扼腕(紧握手腕,表示激动或决心)与请缨(请求领兵出征),则展现了将领面对潜在威胁时的决心与勇气,即使是在和平时期,也时刻准备为国效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巧妙的比喻,展现了古代边疆守卫的壮丽景象与将领的英雄气概,同时也传达了对国家忠诚与和平稳定的渴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赵承旨击鞠图
至元一幅鹅溪绢,四尺不满三尺余。
翰林承旨颇好事,绘取击鞠为斯图。
不知王者是何代,紫棱白面苍虬须。
手提青丝绿玉策,据鞍顾盼神睢于。
左右布列数猛士,衔竿挟杖纷骑驴。
一球委地不得掇,四面击者群争趋。
驴蹄骄蹴势欲动,蹀躞腾遝精神殊。
我闻轩辕习武士,沙虫猿鹤皆前躯。
一击能令力牧怒,蚩尤涿鹿功煌如。
吁嗟王孙际龙战,绘此毋乃含欷歔。
方今海宇尽混一,虎皮盖藏金仆姑。
《云门》既奏泰阶平,纵有筑鞠非兵符。
此图不用示天下,只合简册供清娱,衔竿挟策胡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