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罹前老至,一病与贫深。
计学无此选,楹书谁可任?
闻丧稽临哭,衰疾涕弥襟。
这首挽诗《挽曾刚甫》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陈宝琛所作。诗中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缅怀之情。
首句“介立丁邪世”,以“介立”形容逝者在乱世中保持独立不屈的姿态,暗示其人格的高洁与坚韧。“丁邪世”则点明了身处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接下来的“哀歌得雅音”,通过“哀歌”表达对逝者的哀思,而“得雅音”则赞扬逝者的声音或作品具有高尚的艺术品质和道德价值。
“百罹前老至,一病与贫深。”这两句描述了逝者一生中的艰辛与困苦,无论是面对生活的多重磨难(“百罹”),还是年老时的孤独与贫困(“老至”、“一病”与“贫深”),都展现了其人生的不易与坚韧。
“计学无此选,楹书谁可任?”这两句表达了对逝者才华与学识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流露出对逝者离去后,无人能继承其学问与精神的遗憾与忧虑。
最后,“闻丧稽临哭,衰疾涕弥襟。”则是直接抒发了诗人得知噩耗后的悲痛之情,以及因自身身体状况不佳而无法尽情表达哀思的无奈与悲伤。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逝者生平的回顾与评价,以及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深刻地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与敬仰,同时也反映了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现实与个人命运的交织。
搆虚为实尽枝辞,直道公心自不欺。
众口铄金虽可畏,三人成虎我犹疑。
忠邪所赖圆穹鉴,通塞须凭大衍推。
况是圣神方烛理,深冤终有辨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