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中虽去名犹重,吴下曾来道益尊。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拜 尹 和 靖 先 生 墓 宋 /高 翥 和 靖 祠 堂 在 半 村 ,敬 瞻 遗 像 忆 师 门 。洛 中 虽 去 名 犹 重 ,吴 下 曾 来 道 益 尊 。言 立 岂 徒 规 后 学 ,书 存 端 可 识 真 源 ,瓣 香 再 拜 公 应 鉴 ,自 愧 传 衣 忝 嫡 孙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瓣香(bàn xiāng)的意思:形容花朵香气浓郁。
传衣(chuán yī)的意思:相互帮助,互相搀扶
嫡孙(dí sūn)的意思:指合法婚姻所生的儿子的儿子,也泛指地位显赫的后代。
后学(hòu xué)的意思:指在学习、研究某一领域时,能够站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和发展。
岂徒(qǐ tú)的意思:不仅仅是
识真(shí zhēn)的意思:识别真实,辨别真假
师门(shī mén)的意思:指同一个师傅的弟子。也可指同一行业、同一领域的人。
祠堂(cí táng)的意思:祠堂是指供奉祖先或先贤的庙宇。
吴下(wú xià)的意思:指吴国的下属,比喻处于较低的地位或被人轻视。
再拜(zài bài)的意思:再次行礼,表示恭敬、敬仰。
真源(zhēn yuán)的意思:真正的根源或起因。
- 翻译
- 和靖祠堂坐落在半山村中,我恭敬地瞻仰着先师的遗像,回忆起师门往事。
虽然先生已离开洛阳,但名声依旧显赫;他曾在吴地讲学,道义更加受人尊敬。
他的言论不仅为后辈学子树立了榜样,他的著作更是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源头。
我再次点燃香火,深深鞠躬,希望先生能鉴察,我深感愧对,作为他的直系后代传承衣钵。
- 注释
- 和靖祠堂:纪念林逋(和靖先生)的祠堂。
遗像:去世者的画像。
师门:老师的门下或学派。
洛中:洛阳。
吴下:江南地区,这里指苏州。
规后学:为后辈学子树立规范。
书存:著作留存。
真源:事物的根本或真实本质。
瓣香:点燃的香,表示敬意。
公应鉴:先生应该会明察。
忝嫡孙:谦辞,表示自己作为正统继承人的愧疚。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高翥对尹和靖先生的敬仰之作。诗中首先提到和靖祠堂位于半村,诗人在此瞻仰尹和靖的遗像,不禁回忆起他在师门的经历。尹和靖虽然离开洛阳(洛中),但其名声仍然显赫,且他在苏州(吴下)的讲学之道备受尊重。诗人认为尹和靖不仅以言传身教影响后辈,其著作更是揭示了事物的真谛。
“言立岂徒规后学”表达了尹和靖的言行对后世学者的规范作用,“书存端可识真源”则强调了他的思想和学问对探寻真理的重要性。诗人对着尹和靖的灵位行两次跪拜礼,表达深深的敬意,并自谦自己作为尹和靖的徒孙,接受他的学问传承,感到惭愧但又深感荣幸。
整首诗通过描绘对尹和靖的崇敬之情,展现了诗人对其道德学问的高度评价,以及对自己传承先贤精神的责任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