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端午赐宴观击毬射柳·其一》
《端午赐宴观击毬射柳·其一》全文
明 / 金幼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端午恩荣重,宫筵进寿觞。

赐来银扇好,分出綵丝长。

角黍金盘荐,菖蒲玉瓮香。

赋诗倚马,再拜献君王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拜献(bài xiàn)的意思:表示恭敬地献上礼物或敬意。

菖蒲(chāng pú)的意思:指人的心地纯洁无私,不受外界诱惑的品质。

端午(duān wǔ)的意思:指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也称为龙舟节,是农历五月初五的节日。

恩荣(ēn róng)的意思:恩荣指恩惠和荣誉。表示受到恩惠和荣誉的同时,也要感恩报答。

赋诗(fù shī)的意思:指以优美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宫筵(gōng yán)的意思:宫廷中举行的盛大宴会

角黍(jiǎo shǔ)的意思:形容人品德高尚,行为正直。

金盘(jīn pán)的意思:形容非常珍贵或重要的东西。

进寿(jìn shòu)的意思:指年龄增长,迈向长寿之意。

君王(jūn wáng)的意思:指君主,也用来形容权力极大的人。

寿觞(shòu shāng)的意思:指庆祝生日或其它重要场合喜庆的酒宴。

倚马(yǐ mǎ)的意思:倚马指的是依靠马匹的支持,也可以形容依仗别人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玉瓮(yù wèng)的意思:指美好的事物被埋没或被忽视。

再拜(zài bài)的意思:再次行礼,表示恭敬、敬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端午节宫廷赐宴的盛况,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节日的欢庆氛围和皇家的奢华。

首句“端午恩荣重”点明了端午节对于朝廷而言的重要意义,恩荣二字体现了节日中皇室对臣民的恩宠与荣耀。接着,“宫筵进寿觞”描述了宫廷宴会上为庆祝长寿而敬酒的情景,寿觞寓意着对健康长寿的祝愿。

“赐来银扇好,分出綵丝长”两句则展示了宴会中的礼物赠送,银扇和彩丝作为珍贵的礼物,不仅体现了皇家的慷慨大方,也增添了节日的喜庆色彩。银扇象征着清凉与优雅,彩丝则寓意着丰富多彩的生活。

“角黍金盘荐,菖蒲玉瓮香”描绘了食物的精美与香气,角黍(粽子)被精心摆放在金盘中,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菖蒲则以玉瓮盛放,其清香弥漫,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气息。

最后,“赋诗惭倚马,再拜献君王”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盛大的宴会,虽才华横溢却感到谦逊,只能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对君王的敬意,并再次行礼献上祝福。倚马赋诗典故出自《世说新语》,形容文思敏捷,此处用以自谦,表示自己虽有才情,但面对如此隆重的场合仍感惶恐。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明代端午节宫廷赐宴的奢华与庄重,以及臣民对君王的忠诚与敬仰之情。

作者介绍
金幼孜

金幼孜
朝代:明

金幼孜(1368-1432),名善,以字行,号退庵。新淦县(今新干县)人。建文二年(1400)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成祖即位任翰林检讨。与吉水学士解缙同值文渊阁,升侍讲,为太子讲学。幼孜讲授《春秋》,进呈《春秋要旨》三卷。永乐五年(1407),迁右谕德兼侍讲,永乐十二年(1414)与胡广、杨荣等纂《五经四书性理大全》,迁翰林学士。洪熙元年(1425)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依旧担任翰林学士。明宣宗时,修两朝实录。宣德六年十二月十六日(1432年1月19日)卒,年六十四,赠少保,谥文靖。著有《北征录》及《后北征录
猜你喜欢

送朱元助上任高唐典史

蓬莱东望海天隅,千里淮山赋卜居。

夜月蚁香芸屋静,春风蝶梦竹园虚。

公车宠赴京都召,宾幕恩承省部除。

形胜中原夸自古,浮云苍野览青徐。

(0)

题文江卷·其一

松窗高倚碧崔嵬,滚滚长江天际来。

春雨半空龙变幻,暮云千里鹤飞回。

神仙入海鸾车驻,慈母升堂燕席开。

宪府从容归未得,绿阴清昼赋南陔。

(0)

元宵中都太守放灯作律诗五首·其一

云霄楼观耸神京,蔼蔼笙歌出凤城。

谯漏声传终百刻,将垣禁弛散千兵。

彩屏有象金城画,火树开花玉缀缨。

甲第公卿联戚里,当筵不数五侯鲭。

(0)

玉山李道会颜则求着福庆观记以黄谷二十六咏见示用韵以寄·其十四

彪列星光盼斗南,正须问道结云庵。

烧符叱咤风霆合,百尺蜿蜒奋碧潭。

(0)

题周千户所藏盛子昭雪中读书图·其二

隔屋谁歌玉树花,飘飘鸾鹤海天涯。

书中自许论今古,金帐何消说党家。

(0)

题画

楼台金碧五云边,秋水光涵一镜天。

山郭蹇驴人去远,夕阳应棹渡头船。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卢谌 顾允成 马怀素 刘三吾 李天馥 杨云翼 乔吉 萧观音 伍乔 窦光鼐 桓温 薛莹 虞羲 雍裕之 冯班 綦毋潜 周亮工 易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