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潮腥海月,昏树沸城鸦。
雨馀苔路滑,憩石刺㟏岈。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时所见之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沉思绪。首联“客思消愁望,凭高惜岁华”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情感状态,身处异乡,借登高来排遣愁绪,对时光流逝感到惋惜。颔联“暮潮腥海月,昏树沸城鸦”则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黄昏时分的景象,海月与潮水相映,给画面增添了一抹苍凉之感;而城中昏暗的树木上,乌鸦的叫声此起彼伏,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
颈联“屐齿扶危磴,山身卧浅沙”进一步展现了登山的过程,通过“危磴”和“浅沙”的描述,既表现了山路的险峻,也暗示了诗人行进中的艰难。尾联“雨馀苔路滑,憩石刺㟏岈”则收束全篇,描绘了雨后苔藓覆盖的小径湿滑难行,诗人最终在一块石头上休息的情景,这里的“憩石”不仅指实际的休息之所,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暂时安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明末清初时期文人墨客面对人生变迁时的复杂心境,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的感慨。
云作袈裟石作僧,岩前独立几经春。
有人若问西来意,默默无言总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