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参非好寂,枯坐为澄观。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阿难(ā nán)的意思:形容人心地善良、纯真无邪。
从心(cóng xīn)的意思:心意相通,情投意合。
空言(kōng yán)的意思:空洞无实际意义的话语或承诺。
枯坐(kū zuò)的意思:长时间闲坐,没有任何活动或进展。
明镜(míng jìng)的意思:明亮的镜子,比喻能够真实地反映事物本质的事物。
涅槃(nièpán)的意思:指佛教中的涅槃,意为熄灭痛苦,脱离轮回。
随时(suí shí)的意思:任何时间,没有限制
相安(xiāng ān)的意思:指双方或多方相互安宁、和平共处。
虚灵(xū líng)的意思:指人的精神或思想空虚,没有实质内容。
自相(zì xiāng)的意思:自我相互之间。
-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敦敏所作的《全閒居八首用紫琼道人春日园居杂咏原韵》中的第三首。诗中以“慧意从心出,随时觉阿难”开篇,表达了诗人对智慧和内心的深刻理解,认为智慧并非来自外在的教条或规则,而是源自内心深处的觉醒与洞察。
接着,“禅参非好寂,枯坐为澄观”两句,进一步阐述了禅修的目的并非单纯追求寂静,而是在于通过冥想达到心灵的澄清与净化。诗人强调的是精神层面的提升,而非形式上的静默。
“净垢思明镜,虚灵即涅槃”则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心灵比作明镜,去除内心的污垢,保持纯净,这即是达到涅槃境界的过程。这里“净垢”象征着去除心灵的杂念与烦恼,“明镜”则是纯净心灵的象征,“虚灵”则指精神的自由与超脱。
最后,“空言知莫补,理足自相安”表明了诗人对于理论与实践关系的思考。他认为,空洞的言语无法弥补实际生活中的缺失,真正的安宁来自于对道理的充分理解和实践。这里的“理”既包括了哲学上的道理,也涵盖了生活的智慧与法则。
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禅修、以及生活智慧的深入思考,强调了内在精神的净化与提升对于个人幸福与和谐的重要性。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