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辞解(cí jiě)的意思:解释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大儒(dà rú)的意思:指有很高学问、博学多才的学者。
登台(dēng tái)的意思:指上台演出或发表演说。
黄巾(huáng jīn)的意思:指反抗统治者、进行起义或暴动的人群。
回旗(huí qí)的意思:指投降、改变立场或归顺。
艰屯(jiān tún)的意思:指艰苦困难的境地或处境。
解绶(jiě shòu)的意思:解除束缚,摆脱困境。
康成(kāng chéng)的意思:指人的精神状态或健康状况非常好。
民运(mín yùn)的意思:指民众为争取权益而进行的运动或抗议活动。
内忧(nèi yōu)的意思:内部的困扰或矛盾问题。
上春(shàng chūn)的意思:指人年纪大了,却仍然保持年轻的心态和活力。
太真(tài zhēn)的意思:太过于真实或真诚,常常指过于天真无邪或过于直率无伪。
托辞(tuō cí)的意思:以借口或托词掩饰真实意图。
外患(wài huàn)的意思:指来自外部的危害,特指外国的入侵或侵略。
异族(yì zú)的意思:指不同种族或民族的人群之间的差异和特点。
遇厄(yù è)的意思:遇到困难或危险的境地。
元亮(yuán liàng)的意思:形容光亮耀眼,也可用来形容人的才华出众。
运会(yùn huì)的意思:指吉利的事情接连不断地发生,运气好,事情顺利。
仗义(zhàng yì)的意思:指站在正义一方,为了公正和道义而奋不顾身的行为。
转瞬(zhuǎn shùn)的意思:转瞬意为瞬间、片刻。形容时间过得非常快,转眼即逝。
- 鉴赏
此诗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榆林地方在艰难时期,民众与官员共同面对内外挑战的情景。首句“榆民运会际艰屯”点明了背景,暗示了榆林地区在特定历史时刻所面临的困境。接着,“转瞬如登台上春”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时间的流转比作登上春天的舞台,既展现了时间的快速流逝,也寓意着希望与转机的到来。
“潜弭内忧兼外患”表明了政府与民众共同努力,既要解决内部矛盾,又要抵御外部威胁。“联和异族亦同亲”则体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无论种族差异,都应携手共进,共同面对困难。
“托辞解绶陶元亮,仗义回旗温太真”引用了陶渊明和温庭筠的典故,前者象征着隐退与淡泊名利,后者则代表了坚持正义与勇敢担当。这两句表达了在艰难时刻,领导者应有陶渊明般的超脱与温庭筠式的勇气。
“从古大儒偏遇厄,康成何术服黄巾”最后两句,通过对比古代大儒面对逆境的智慧与行动,强调了即使在困境中,智慧与勇气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康成,即郑玄,是东汉时期的经学大师,黄巾则是东汉末年的一支农民起义军。这里暗含了即便面对强大的敌人或困难,通过智慧与策略也能取得胜利的寓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榆林地区的社会现实,更蕴含了深厚的历史哲学思考,以及对智慧、勇气和团结精神的颂扬。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九日登凤宁山
亭亭凤宁山,形势若飞动。
胡为不飞去,仙真此抟控。
灵迹既不閟,烟霞遂增重。
城居见其图,清赏时入梦。
本朝事幽寻,霜风肃飞鞚。
适与佳节会,更与佳人共。
危亭搆两翼,飞云连画栋。
翠柏泻秋声,红树列清供。
遐观千里近,长歌百杯送。
洹流嗽其根,俯瞰清可弄。
陟降自忘疲,酬酢益豪纵。
牛山何用悲,兹方待鸣凤。
牵舟行
河水沄沄流不已,溯流牵船鱼贯尾。
怒风卷地涨黄尘,白日茫迷雾云起。
前船缆影百丈微,号呼并力行如飞。
后船缆断势一失,汗身满足不相及。
须臾十里回天风,举樯撇柁悬高篷。
谁知日暮泊处所,成功却与前船同。
篙师接语告劳苦,仆从亦复讥途穷。
持樽傲坐且引醉,悲喜岂足关吾躬。
君不见何独人生行与止,请君万事推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