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家》全文
- 注释
- 初岁:幼儿时期。
娇儿:年幼的孩子。
未识:不认识。
爷:父亲。
别爷:离别父亲。
不拜:不肯跪拜。
手吒叉:伸出手掌(表示拒绝或不恭敬)。
拊头:拍打头部。
一别:一次分别。
三千里:形容距离遥远。
何日:何时。
迎门:迎接于门口。
却到家:回到家中。
- 翻译
- 年幼的孩子还不认识父亲,离别时不肯跪拜只伸出手掌。
父子相隔遥远的三千多里,何时才能迎接他回到家中。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父亲离开家庭时的场景,特别是与年幼孩子告别的情感。开头两句“初岁娇儿未识爷,别爷不拜手吒叉”表达了小孩对父亲的不理解和天真,他们甚至不知道应该如何向父亲道别,更不要说礼节上的拜别了,只能是牵着父亲的手指头,不舍地依依。这里通过孩子的行为,传达出家人的不舍和无助。
第三句“拊头一别三千里”则表明即使只是一瞬间的告别,却也如同横跨三千里的距离一般遥远,这里使用了夸张手法来强调分别的痛苦与深远。父亲在孩子眼前摩挲着自己的头,既是对孩子的爱抚,也承载着离别的无尽哀愁。
最后一句“何日迎门却到家”充满了期盼和渴望,表达了诗人对于重逢家人的迫切期待和对家的思念。这里的“迎门”意味着孩子长大后能够理解并主动去迎接父亲回家的情景,而“却到家”则是对未来团聚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亲子之间简单而又充满感情的离别场景,展现了中国古代家庭成员间深厚的情感,以及面对离别时内心的复杂情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九日家中
风雨吴江冷,云天故国赊。
扶头呼白酒,揩眼认黄花。
客梦蛩声歇,边心雁字斜。
明年又何处,高树莫啼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