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别家》
《别家》全文
唐 / 杜牧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初岁娇儿未识爷,别爷不拜手吒叉。

拊头一别三千里何日迎门到家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拜手(bài shǒu)的意思:表示非常敬重、佩服或感谢某人。

不拜(bù bài)的意思:指不去拜访或向某人致谢。

初岁(chū suì)的意思:指新年伊始或年初。

到家(dào jiā)的意思:达到最高水平或程度,完全掌握

何日(hé rì)的意思:什么时候

娇儿(jiāo ér)的意思:形容某人娇柔可爱,容易受到宠爱。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三千(sān qiān)的意思:形容非常多,数量巨大。

迎门(yíng mén)的意思:指主动出去迎接来访的客人或事物。

注释
初岁:幼儿时期。
娇儿:年幼的孩子。
未识:不认识。
爷:父亲。
别爷:离别父亲。
不拜:不肯跪拜。
手吒叉:伸出手掌(表示拒绝或不恭敬)。
拊头:拍打头部。
一别:一次分别。
三千里:形容距离遥远。
何日:何时。
迎门:迎接于门口。
却到家:回到家中。
翻译
年幼的孩子还不认识父亲,离别时不肯跪拜只伸出手掌。
父子相隔遥远的三千多里,何时才能迎接他回到家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父亲离开家庭时的场景,特别是与年幼孩子告别的情感。开头两句“初岁娇儿未识爷,别爷不拜手吒叉”表达了小孩对父亲的不理解和天真,他们甚至不知道应该如何向父亲道别,更不要说礼节上的拜别了,只能是牵着父亲的手指头,不舍地依依。这里通过孩子的行为,传达出家人的不舍和无助。

第三句“拊头一别三千里”则表明即使只是一瞬间的告别,却也如同横跨三千里的距离一般遥远,这里使用了夸张手法来强调分别的痛苦与深远。父亲在孩子眼前摩挲着自己的头,既是对孩子的爱抚,也承载着离别的无尽哀愁。

最后一句“何日迎门却到家”充满了期盼和渴望,表达了诗人对于重逢家人的迫切期待和对家的思念。这里的“迎门”意味着孩子长大后能够理解并主动去迎接父亲回家的情景,而“却到家”则是对未来团聚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亲子之间简单而又充满感情的离别场景,展现了中国古代家庭成员间深厚的情感,以及面对离别时内心的复杂情感。

作者介绍
杜牧

杜牧
朝代:唐   字:牧之   号:樊川居士   籍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生辰:公元803-约852年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猜你喜欢

九日家中

风雨吴江冷,云天故国赊。

扶头呼白酒,揩眼认黄花。

客梦蛩声歇,边心雁字斜。

明年又何处,高树莫啼鸦。

(0)

某用家弟韵赋绝句上浼清视芜词累句非敢以为诗也赐一言卒相之

万里平生几蛇足,九州何路不羊肠。

只应绿士苍官辈,却解从公到雪霜。

(0)

采菖蒲

闲行涧底采菖蒲,千岁龙蛇抱石?。

明朝却觅房州路,飞下山颠不要扶。

(0)

周尹潜雪中过门不我顾遂登西楼作诗见寄次韵谢之三首·其二

堪笑臞仙也耐寒,飞花端合上楼看。

深知壮观增诗律,洗尽元和到建安。

(0)

火后借居君子亭书事四绝呈粹翁·其三

斫竹和梢编作篱,微风如在竹林时。

无人来访庞居士,晚日疏阴光陆离。

(0)

西江月·其一

诗眼曾逢花面,画图还识春娇。当年风格太妖饶。

粉腻酥柔更好。酒晕不温香脸,玉慵犹怯轻绡。

春风别后又秋高。再见只应人老。

(0)
诗词分类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孙应时 林大钦 黄公辅 黄廷用 戴梓 华镇 杨荣 费墨娟 仇远 李云龙 释慧空 陆文圭 杨巍 叶茵 陈匪石 牟巘 华岳 何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