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此身无著处,卖书来问东家住。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不传(bù chuán)的意思:不传指不传颂、不传诵,表示不传播、不宣扬。
仓皇(cāng huáng)的意思:慌乱、匆忙的样子
草木(cǎo mù)的意思:指人心惶惶,对一切事物都怀疑和恐惧,过分紧张的心理状态。
晨烟(chén yān)的意思:晨烟是指早晨的轻烟,形容清晨时分的景象。
出没(chū mò)的意思:指人或事物在某个地方频繁出现或活动。
传法(chuán fǎ)的意思:传授法律、教育、技艺等知识和技能。
地碓(dì duì)的意思:地碓是指用脚踩踏的碓,比喻人们利用自己的力量或智慧,不依赖外力,自力更生地努力工作。
颠倒(diān dǎo)的意思:指错乱、倒置、颠倒的意思。
东家(dōng jiɑ)的意思:指招待客人的主人,也泛指提供食宿或工作的人。
豆粥(dòu zhōu)的意思:指简单、朴素的生活或饮食。
碓舂(duì chōng)的意思:形容辛勤劳作、勤奋工作的样子。
顿解(dùn jiě)的意思:顿时解开;瞬间明白。
咄嗟(duō jiē)的意思:突然,立刻
干戈(gān gē)的意思:干戈是一个多义词,通常表示战争、战斗或武器。它也可以指代战争的形式、斗争的手段或冲突的痕迹。
公孙(gōng sūn)的意思:指人的名字,也可指代某个姓氏。
滹沱(hū tuó)的意思:形容雨水下得非常大,大到像倾盆而下的样子。
鸡鸣(jī míng)的意思:鸡鸣是指天亮的时候,鸡鸣声响起,也比喻事情的真相或实情被揭示出来。
饥寒(jī hán)的意思:指饥饿和寒冷,形容生活困苦,贫困潦倒。
见金(jiàn jīn)的意思:指眼前看到金钱或财富,容易诱惑人心,使人产生贪婪之心。
江头(jiāng tóu)的意思:指人的头部,比喻人的智力、才华或者能力。
金谷(jīn gǔ)的意思:指丰收的谷物或金银财富累积丰富。
君家(jūn jiā)的意思:指贵族或富人的家庭。
流澌(liú sī)的意思:形容水流湍急、声势浩大。
茅檐(máo yán)的意思:指房屋的屋檐,也用来比喻贫困困苦的生活环境。
美人(měi rén)的意思:指容貌美丽的女子,也用来形容美丽的女性。
烹煎(pēng jiān)的意思:指煎炒、烹炸等烹调方式,也引申为遭受痛苦、折磨。
千顷(qiān qǐng)的意思:形容广阔无边的景象或规模。
人间(rén jiān)的意思:人间指的是人类所在的世界,也可以指人世间的事物、人情世故。
如寄(rú jì)的意思:像寄托一样,形容依靠或寄托于某人或某物。
色相(sè xiàng)的意思:指人的容貌、气色或事物的色彩、外表。
沙瓶(shā píng)的意思:沙瓶指的是空洞无实际价值的东西,形容虚假、无用或没有真实内容的事物。
身心(shēn xīn)的意思:指言行一致,身体和心灵都积极地付诸实践。
声色(shēng sè)的意思:形容人们的行为举止繁忙且喧闹,没有节制。
识人(shí rén)的意思:指能够辨别、了解人的品质、能力、性格等。
雪色(xuě sè)的意思:雪的颜色,指洁白无瑕的颜色。
曳履(yè lǚ)的意思:踌躇、犹豫、不敢前进。
帐下(zhàng xià)的意思:帐下指的是领导或长官的麾下,也可以指部属或手下。
真味(zhēn wèi)的意思:真实的味道,真正的滋味
自知(zì zhī)的意思:了解自己的能力、局限和状况。
石季伦(shí jì lún)的意思:形容人的容貌丑陋。
- 注释
- 滹沱:滹沱河。
流澌:结冰的流水。
公孙:人名。
仓皇:慌张。
湿薪:湿柴。
燎衣:烤衣服。
刘文叔:历史人物,形容处境艰难。
金谷:金谷园。
石季伦:西晋富豪。
干戈:战争。
声色:音乐和美女。
江头:江边。
芦:芦苇。
地碓:石臼。
粳:大米。
沙瓶:陶制小瓶。
酥:酥油。
蓬头:头发散乱。
曳履:拖着鞋子。
- 翻译
- 你可曾看见滹沱河水结冰车辆断轴,公孙仓皇间捧着豆粥献上。
湿柴烧火自己烤衣,饥饿寒冷立刻缓解,就像刘文叔所经历的。
再看金谷园中敲打冰块,草木虽春却煮茶烹酒皆为美人。
即使萍菜韭菜豆粥的秘法不再流传,石季伦也能迅速备好。
战乱未息,生命如寄,声色交错中内心已沉醉。
身心颠倒而不自知,更觉世间真情实味。
哪比得过江边千顷芦花如雪,茅屋炊烟孤独缭绕。
地上的石臼舂米白如玉,沙瓶煮豆软糯如酥。
我这老朽无处安身,只能卖书询问东邻的住处。
躺听鸡鸣粥香四溢,蓬头垢面拖鞋前往你家。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寒冷的冬日景象,诗人以深刻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贫苦生活的同情以及自己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开篇“君不见滹沱流澌车折轴,公孙仓皇奉豆粥。”一句,便设定了一种艰难困苦的氛围。滹沱河畔,车轮被冻得无法转动,人们只能依靠粗糙的粥食为生,这里的“豆粥”不仅是物质上的温饱,更象征着生命的基本需求。
紧接着,“湿薪破灶自燎衣,饥寒顿解刘文叔。”诗人通过对比,将自己与那些更为困苦的人相比较,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湿润的柴火难以燃烧,只能偶尔发出点微光来温暖衣服,这样的生活虽然艰辛,但至少还有粥食可以解除饥饿和寒冷。
“又不见金谷敲冰草木春,帐下烹煎皆美人。”这一句,则描绘了一个与外界截然不同的私密空间。这里的“金谷”指的是深山的谷地,而“敲冰”则是取水的艰难过程。这一幕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不同阶层间生活的巨大差异。
“萍韭豆粥不传法,咄嗟而办石季伦。”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豆粥这简单的食物,对于那些不得志的人来说,是无法传承的生活智慧,更是对命运的无奈接受。
“干戈未解身如寄,声色相缠心已醉。”诗人将自己比作漂泊的客,虽然还未能摆脱世俗的纷扰,但内心早已获得一种超然的宁静,这份宁静就像酒精一样,使得他在纷杂的人世间保持着清醒。
“身心颠倒不自知,更识人间有真味。”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一种体悟。在物欲横流、人心不古的世界中,真正的美好往往被忽略,但诗人却在平凡的生活里寻找到了生命的真谛。
“岂如江头千顷雪色芦,茅檐出没晨烟孤。”这里描绘了一片宁静的冬日景象。江边成千上万的芦苇被雪覆盖,而茅屋在晨雾中若隐若现,这是对自然界的一种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和谐与安宁。
“地碓舂粳光似玉,沙瓶煮豆软如酥。”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一种生活态度。即使是在贫困的环境中,只要有心欣赏,平凡的事物也能显得珍贵和美好。
“我老此身无著处,卖书来问东家住。”诗人在这里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心态。他年迈体弱,无所依托,只有靠着卖字画过活,但即便如此,他也只是随遇而安,没有固定的栖身之地。
“卧听鸡鸣粥熟时,蓬头曳履君家去。”这最后两句描绘了一种平静的生活状态。诗人躺在床上,只需等待鸡鸣报晓,那时候豆粥也就煮好了,然后他便衣冠不整地前往朋友家中,这是对一种简单、自在生活态度的赞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内心独白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于贫苦生活的同情,以及自己超脱物欲、追求精神自由的心路历程。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秋江夜泊寄刘钧
万里江山敛暮烟,旅情当此独悠然。
沙汀月冷帆初卸,苇岸风多人未眠。
已听渔翁歌别浦,更堪边雁过遥天。
与君共俟酬身了,结侣波中寄钓船。
春日野望怀故人
野外登临望,苍苍烟景昏。
暖风医病草,甘雨洗荒村。
云散天边野,潮回岛上痕。
故人不可见,倚杖役吟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