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边烽(biān fēng)的意思:边境上的烽火。比喻战争、冲突不断的边界地区。
兵守(bīng shǒu)的意思:指军队守卫防线,坚守岗位,不轻易退缩或放弃。
不是(bú shì)的意思:表示否定、不属实或不符合实际
烽火(fēng huǒ)的意思:指战争或战乱时期,战火四起,烽烟弥漫的景象。
古人(gǔ rén)的意思:指古代的人,也泛指古代的智者或先贤。
虎视(hǔ shì)的意思:形容目光犀利、警觉敏锐。
惊秋(jīng qiū)的意思:形容景色或音响极其美妙,令人感到震撼和惊叹。
面势(miàn shì)的意思:形势、局势
前局(qián jú)的意思:指一个事件或局势的前一阶段或前一部分。
牵连(qiān lián)的意思:指因为某人或某事而牵涉到其他人或其他事,泛指因一人或一事而连累其他人。
人心(rén xīn)的意思:指人们的思想、情感和意愿。
三边(sān biān)的意思:指一个人同时忙于几个事情。
上策(shàng cè)的意思:指在处理问题或面对困境时,选择最明智、最有效的方法或策略。
时事(shí shì)的意思:指当前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的事情或事件。
心要(xīn yào)的意思:指最重要的事情或关键的要素。
要急(yào jí)的意思:形容情况紧急,迫切需要处理或解决。
鹰扬(yīng yáng)的意思:形容志向高远,精神振奋,昂扬向上。
玉关(yù guān)的意思:指高山峻岭,也比喻险要的关口。
只缘(zhī yuán)的意思:只因为身处在这座山中
- 注释
- 时事:指当时的国家大事或政治形势。
牵连:关联、影响。
卒:最终、到底。
休:停止。
三边:古代对边疆的泛称。
烽火:古代传递战争信息的信号。
惊秋:使秋天感到惊慌。
鹰扬力:比喻人的勇猛或能力。
豢虎:饲养老虎。
虎视忧:像老虎一样窥视,充满警惕和担忧。
面势:当前的形势。
前局:先前的布局或决策。
误:错误。
肘:比喻关键的时机或策略。
古人:历史上的贤明之人,借以寻求智慧。
求:寻找、寻求。
玉关:古代边关,这里指边防。
无兵守:没有足够的兵力防守。
上策:最好的策略。
人心:众人的思想和意志。
急收:紧急集结或统一。
- 翻译
- 时事纷扰不断,边境战火又在秋季点燃。
训练的鹰尚未展现出力量,笼中的老虎始终怀着窥伺的忧虑。
局面的困境源于先前的决策失误,如今应效仿古人寻求对策。
玉门关并非无人防守,关键在于人心的团结和紧急行动。
-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词人吴泳的作品,名为《送鲜于帅三首(其二)》。诗中反映了当时边疆战争频发、国防吃紧的紧张气氛,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将领能力的期许。
"时事牵连卒未休,三边烽火又惊秋。" 这两句描绘了战乱连年不断,边疆动荡不安的局面,"三边"通常指北方边境,"烽火"是战争的象征,表达出战争带来的恐慌和紧张。
"养鹰未得鹰扬力,豢虎终怀虎视忧。" 这两句通过养鹰和豢虎来比喻国力的积累与使用,强调要有足够的力量才能应对外部威胁,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实力不足的担忧。
"面势只缘前局误,肘方合向古人求。" 这两句则是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教训,强调要吸取过去失败的教训,从而在当前危机中寻找解决之道。
"玉关不是无兵守,上策人心要急收。" 最后两句提到边关(玉关)并非无军驻守,而是强调需要迅速稳定人心,采取上策来应对紧急局势。
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作者对于国家安全的担忧,以及对于将帅能力的期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秋日遇荆州府崔兵曹使宴
輶轩凤皇使,林薮鹖鸡冠。
江湖一相许,云雾坐交欢。
兴尽崔亭伯,言忘释道安。
林光稍欲暮,岁物已将阑。
古树苍烟断,虚亭白露寒。
瑶琴山水曲,今日为君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