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苍烟(cāng yān)的意思:形容农村或山林中炊烟或火焰的景象。
城邑(chéng yì)的意思:指城市、都市。
踌蹰(chóu chú)的意思:犹豫不决,心神不定。
登高(dēng gāo)的意思:指登上高山或高楼,比喻达到较高的位置或境地。
凋枯(diāo kū)的意思:指植物失去生机,干枯凋谢,比喻事物衰败、消亡。
堕泪(duò lèi)的意思:指因伤心、悲痛、感动等而流下眼泪。
高览(gāo lǎn)的意思:高高地看,远远地观察
怀古(huái gǔ)的意思:怀念古代的事物或人物,对古代文化产生情感上的依恋和敬仰。
荒甸(huāng diàn)的意思:指荒芜、荒凉的地方。
津楼(jīn lóu)的意思:指江河边上的楼阁,也泛指渡口、码头。
旧都(jiù dū)的意思:指过去曾经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如古代中国的北京、南京等。
龙图(lóng tú)的意思:形容文采出众,才华横溢。
秣马(mò mǎ)的意思:指给马匹喂食,比喻给人提供必要的生活物质条件。
丘陵(qiū líng)的意思:指地势起伏,有连绵的小山丘。
山川(shān chuān)的意思:山川指的是山和河流,代表着自然景观。
晚气(wǎn qì)的意思:指天气晚上变冷。
卧龙(wò lóng)的意思:指隐藏在某个地方,暂时不表现出来的人才或潜力。
贤圣(xián shèng)的意思:指智慧高尚、品德崇高的人。
野树(yě shù)的意思:指生长在野外的树木,比喻不受束缚、不受拘束的人或事物。
自出(zì chū)的意思:自己出来,指自己主动出现或自己发表。
堕泪碣(duò lèi jié)的意思:形容悲伤到极点,泪水不断流下。
- 注释
- 秣马:喂马,放马。
临:临近。
这里是来到之意。
荒甸:郊远。
旧都:指古襄阳城。
岘山属襄阳治,名城襄阳当汉水之曲,与樊城隔水相望,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距襄阳县西二十里,为隆中,即卧龙先生草庐对策之地。
襄阳故城,即其县治。
堕泪碣;即岘山上的羊祜碑(碑为方形,碣为圆形。
这里即指碑)。
卧龙图:指诸葛亮的谋略。
应专指《隆中对》。
“城邑”句:战国时襄阳为秦、楚交界之处,故云“城邑遥分楚。
”
“丘陵”二句:意思是:丘陵空自高出于平原;而圣贤该有多少已经谢世,二无继起者。
慨叹自然的变化和人事的代谢。
“野树”二句:是说远处荒野林木,被苍茫的雾气遮断了;渡口的楼台在傍晚的烟霭中孤零零地耸立着。
万里客:离家远行的游子,指作者自己。
踌蹰:忧愁徘徊的样子。
- 翻译
- 喂饱马儿来到城郊野外,登上高处眺望古城襄阳。
仍因堕泪碑而感到悲伤,又想起孔明的宏伟政纲。
城邑从这里远分为楚国,山川一半入吴到了江东。
丘陵在平原上陡然显现,圣人贤人几乎凋亡一空。
田野树木断于苍茫烟雾,渡口亭楼在晚气中孤耸。
有谁知道我这万里行客,缅怀古昔正在犹疑彷徨。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岘山之上,眺望旧都的哀伤情怀。"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一句,通过对古战场的描述,展现出一种历史沧桑、英雄辈出的悲凉感。"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英勇事迹的怀念之情。
"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一句,通过对地理的描绘,强化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割裂感。"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则是对古代贤士圣人的怀念,他们如同消逝在历史长河中,令人唏嘘。
"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一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渲染出一种寂寞与孤独之感。最后,"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表达了诗人作为远方旅者,对历史的深切怀念以及内心的不平静。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遗迹的描写,以及对英雄事迹和贤士圣人的怀念,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深沉的历史感。诗人在高处眺望旧都,感慨万千,抒发了自己作为游子,对历史文化的深切情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赠崔伯易
巉岩恶面插苍须,中道时时自笑呼。
但怪佯狂轻去俗,果闻高论足开余。
恶看富贵庸男子,喜见徜徉隐丈夫。
我是自高无许可,今朝为子一长吁。
赠王平甫
当世所交识者稀,十年闻子幸见之。
平生所负自信重,他日可期人莫知。
谁肯草茅穷钓筑,世方简策诵皋夔。
丈夫出处诚何较,却痛苍生为泪垂。
旅次寄宝觉讷师
小雨破宿暑,晓风忽焉遒。
山深树翳阴,蜩蚻应已秋。
清坐想高绝,语言谁应酬。
岂不念一往,抱病终自留。
羁旅少往还,有来或非俦。
命仆一谢之,纵我冠屦休。
移床上高堂,解书散床头。
于此有嘉兴,念世谁与谋。
独思山林人,兹意可绸缪。
何当买田庐,共遂丘壑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