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至井底枯,熨至石肤黄。
星俱丽于象,龙亦铄其光。
念此草木躯,暑酷安能当。
受炙炉之侧,挥汗甑中央。
就风如受薰,饮冷如饮汤。
不肯(bù kěn)的意思:不愿意,不肯接受或执行某种要求或建议。
不及(bù jí)的意思:不如;不及格;不及时
草木(cǎo mù)的意思:指人心惶惶,对一切事物都怀疑和恐惧,过分紧张的心理状态。
尘烟(chén yān)的意思:尘烟指的是尘土和烟雾,比喻世间纷繁浮躁的事物。
俯仰(fǔ yǎng)的意思:低头和抬头的动作,表示对上级或长辈的敬重和顺从。
火所(huǒ suǒ)的意思:指火灾发生的地方,也比喻危险的地方。
焦迫(jiāo pò)的意思:形容心情急迫,感到迫切或紧张。
骄阳(jiāo yáng)的意思:形容阳光强烈、炎热的天气。
借以(jiè yǐ)的意思:借助某种手段或方法达到某个目的。
井底(jǐng dǐ)的意思:指人境地低微,生活贫困,无法自拔。
六月(liù yuè)的意思:形容天气异常寒冷,与季节不符。
南方(nán fāng)的意思:指地理上的南方地区。
逃亡(táo wáng)的意思:逃跑得很快,没有留下任何踪迹。
帖席(tiē xí)的意思:指人们在宴会或聚会时,按照规定的座次坐下,各就各位。
虚想(xū xiǎng)的意思:虚构的想象,不切实际的幻想。
隐几(yǐn jǐ)的意思:隐瞒真相,掩饰事实。
饮汤(yǐn tāng)的意思:指吃饭或喝汤。
玉女(yù nǚ)的意思:指贞洁、纯净的女子。
云火(yún huǒ)的意思:指战争或灾难时期的烽火、火光。
中央(zhōng yāng)的意思:指的是地位崇高、权力集中的中心。
昼昏(zhòu hūn)的意思:白天和黑夜难以区分,昼夜颠倒。
六月霜(liù yuè shuāng)的意思:形容天气寒冷,异常严寒
这首诗名为《苦热行》,是明代诗人周应辰的作品。诗中描绘了夏日酷热难耐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们在炎热天气下的种种不适与挣扎。
诗的开头“骄阳行自北,遗热何南方”描绘了太阳从北方升起,将余热洒向南方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了夏日的炎热。接着,“山云火所吹,陌尘烟为扬”进一步渲染了热浪滚滚、尘土飞扬的场景,让人仿佛置身于烈日之下。
“沸至井底枯,熨至石肤黄”则运用夸张的手法,形容热浪使得井水干涸,石头表面也因高温而变色,强调了热力之强。接下来的“星俱丽于象,龙亦铄其光”更是将自然界的星辰和龙都置于热力之下,失去了往日的光辉,以此来突出夏日的极端炎热。
“念此草木躯,暑酷安能当”表达了对自然界生物在酷热下难以承受的感慨。随后的“受炙炉之侧,挥汗甑中央”、“一袒不及爽,千扇不肯凉”等句,生动地描绘了人在热浪中的痛苦感受,无论是身处炉边还是挥汗如雨,都无法得到真正的凉爽。
“就风如受薰,饮冷如饮汤”、“隐几若昼昏,帖席欲夜狂”则进一步描述了人们在酷热中寻求微风和冷水的渴望,但即使如此,也无法完全摆脱炎热的困扰。最后,“焦迫俯仰间,无径可逃亡”表达了在炎热中人们无所适从、无法逃脱的绝望感。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夏日酷热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挑战,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怀。
秋光海底,涌出银盘烂。只怕微云淡河汉。
料姮娥应笑、醉舞仙人,今夜里,空恁樽前撩乱。
寻常三五夜,也有团圆,争柰人心未能满。
记当初破镜、飞上天时,双照影、留得人閒一半。
待仗他玉斧、再修成,问明月明年、共谁同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