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客中》
《客中》全文
唐 / 于武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楚人歌竹枝,游子泪沾衣。

异国久为客,寒宵频梦归。

一封书未返,千树叶皆飞。

南过洞庭水,更应消息稀。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洞庭(dòng tíng)的意思:指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和未来发展趋势。

树叶(shù yè)的意思:指人或事物的外在表现或特征。

消息(xiāo xī)的意思:形容人们因为谣言、传闻或消息的传播而惊慌失措,心惊胆战。

异国(yì guó)的意思:指与自己国家或地方不同的国家或地方。

一封(yī fēng)的意思:指一封信或一封书信,也可表示一封信的意思。

竹枝(zhú zhī)的意思:指某人在困境中能够保持坚强的品质和乐观的态度。

一封书(yī fēng shū)的意思:形容文章或信件内容详尽丰富。

注释
楚人:指楚地(古代地域名,大致为现在湖南、湖北一带)的居民。
竹枝:一种楚地的民歌形式,也可能指用竹子制作的乐器。
游子:远离家乡在外的人。
异国:这里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客:在此处指旅居在外的人。
寒宵:寒冷的夜晚。
梦归:在梦中回到家乡。
一封书:一封书信,这里特指寄给家人的信。
未返:没有得到回复。
千树:形容树木众多。
叶皆飞:落叶纷飞,表示季节已进入深秋或初冬。
南过:向南经过。
洞庭水:洞庭湖,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湖南省北部。
消息稀:信息稀少,意味着与家人通信越来越少。
翻译
楚地的人们唱着竹枝曲,远行的游子泪水打湿了衣裳。
长久作为异国的客人,寒冷的夜晚屡屡梦回故乡。
寄出的书信尚未得到回复,眼见千树的叶子都已飘落。
向南经过洞庭湖水畔,应该更少收到家乡的消息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异乡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与不舍。开篇即以“楚人歌竹枝,游子泪沾衣”表达了游子的哀伤之情,通过楚人的竹枝歌引发自己对故土的怀念,泪水浸湿了衣襟。

接着,“异国久为客,寒宵频梦归”进一步强调了游子在外漂泊多年的孤独与对家乡的渴望。夜深人静之时,那些无法实现的回归梦想更加突出了游子的无奈和愁绪。

“一封书未返,千树叶皆飞”则通过书信不通和秋风吹落枫叶的情景,传达了信息闭塞与时间流逝的感慨。书信是古代最主要的沟通方式之一,一封未能收到的书信代表了与家乡之间的隔阂;而千树叶飞,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

最后,“南过洞庭水,更应消息稀”则是游子在旅途中经过洞庭湖时,对这片曾经熟悉的地方感到更加孤寂。消息稀少,意味着家乡的音讯越发难得,使得游子的心情更加沉重。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表达了游子对于故土的情深意切,以及远离家乡的孤独与无奈。

作者介绍
于武陵

于武陵
朝代:唐   籍贯:会昌时

于武陵,会昌时人。其诗题材上以写景送别的为主,同时寄寓浓浓的乡思友情;诗风如羌管芦笛,悠扬沉郁。佳作很多,有《赠卖松人》、《早春山行》、《送酂县董明府之任》、《洛阳道》、《客中》、《寄北客》、等。其中《赠卖松人》一诗写一卖松人想“劚(音zhu逐,砍、掘之意)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但结果事与愿违,“长安重桃李”(长安人只喜欢桃李,对傲雪凌霜的松树一点兴趣也没有),由此诗人感叹他是“徒染六街尘”,空忙了一场。此诗借事讽世,确能起到遣人深思的效果,因此流传颇广。诗一卷(全唐诗中卷第五百九十五)。 
猜你喜欢

次栾子仁韵送别四首·其三

野夫非不爱吟诗,才欲吟诗即乱思。

未会性情涵咏地,《二南》还合是淫辞。

(0)

与商贡士二首·其一

见说浮山麓,深林绕石溪。

何时拂衣去,三十六岩栖。

(0)

别易仲

迢递滁山春,子行亦何远。

累然良苦心,惝恍不遑饭。

至道不外得,一悟失群暗。

秋风洞庭波,游子归已晚。

结兰意方勤,寸草心先断。

末学久仳离,颓波竟谁挽?

归哉念流光,一逝不复返。

(0)

怜愚诗四十二首·其四十

著述诗书吐肺肝,目前身后几人看。

装成圈点吾徒炫,假序名公识者弹。

(0)

寄寿参知蒋象岩年丈时避地荆州

帝都花下佛名经,独旅荆南汉客星。

贵竹几年无解甲,辽城何日拟还丁。

寓公且赋非吾士,太史仍书旧御屏。

当宁即今勤宪老,四朝人物剩仪刑。

(0)

李临淮太保惟寅席上

凌烟世业带河盟,手握风云护汉京。

几试韬钤无对垒,即论诗句亦长城。

朋簪夜散莲花幕,刁斗秋闲细柳营。

若向燕然磨片石,属铭宁复藉班生。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陈基 陈文蔚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陈允平 马祖常 袁凯 汤显祖 卢照邻 赵构 于石 李群玉 刘挚 段克己 张纲 陈孚 戴叔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