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称觞(chēng shāng)的意思:指举杯祝酒,也指举杯敬酒仪式。
春深(chūn shēn)的意思:形容春天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大儿(dà ér)的意思:指家中的长子。
戴角(dài jiǎo)的意思:指人被戴上角,比喻受到耻辱或受辱。
东郭(dōng guō)的意思:指一个人思想、行为迂腐守旧,不合时宜。
读书(dú shū)的意思:
◎ 读书 dúshū
(1) [read]∶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study]∶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归来(guī lái)的意思:返回原处或归还原处。
静者(jìng zhě)的意思:指心境安宁、不动声色的人。
可乐(kě lè)的意思:形容人心情愉快、快乐。
食人(shí rén)的意思:吃人肉,指残忍凶恶的行为。
俗子(sú zǐ)的意思:指平凡庸俗、缺乏修养的人。
堂前(táng qián)的意思:指在家庭中堂屋前面,也指在家庭中的重要场合。
萧散(xiāo sàn)的意思:形容人们的生活或行为松散、不规律,没有秩序
小儿(xiǎo ér)的意思:指儿童、小孩子。
中有(zhōng yǒu)的意思:表示在某种事物或情况中存在着某种特定的内容、特征或要素。
中山(zhōng shān)的意思:中山指的是中央和山脉,比喻权力的中心,也可以表示地位崇高的人。
竹堂(zhú táng)的意思:指清静宜人的居所。
竹根(zhú gēn)的意思:指事物根基坚固,不易动摇。
- 鉴赏
这首元代宗衍所作的《中山堂为许隐君作》诗,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宁静画卷。诗中通过对比“俗子”与“静者”的生活状态,突出了隐居生活的自在与超脱。
首句“俗子居山不见山”,以“俗子”与“山”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世俗之人即使身处自然之中,也难以真正领略到山的真谛。接着,“静者居廛山在眼”则转而描绘出静者虽身在尘世,却能心有所属,将山景尽收眼底,体现了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请看东郭许隐君,中山之堂最萧散。”点明了诗的主题人物——许隐君,以及他所在中山堂的环境,用“最萧散”一词形容,暗示了这里远离尘嚣,充满自然与宁静的气息。
接下来的四句“堂前种竹堂后萱,春深笋长萱花繁”,具体描绘了中山堂的景致:竹林与萱草的生长,春日里竹笋破土而出,萱花盛开,生机勃勃,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丽。
“大儿称觞寿花下,小儿读书当竹根。”通过两个孩子的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画面,大儿在萱花下举杯庆祝,小儿子则在竹根旁专心读书,两者相映成趣,既体现了家庭的温馨和谐,也暗含了对知识与自然的尊重和追求。
“城中无山亦可乐,城中有虎仍戴角。”这一句巧妙地将现实与想象结合,表达了即便身处喧嚣城市,也能找到内心的宁静与乐趣,同时也暗喻了社会的复杂与挑战。
最后,“归来不愁虎食人,闭门日醉中山春。”总结全诗,强调了回归自然、内心宁静的重要性。即使面对外界的威胁与困难,只要心灵纯净,就能保持乐观与自由,享受生活中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中山堂及其主人许隐君生活的描绘,传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赞美,以及对自然、家庭、知识与内心平静的重视。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元代文人诗作中的佳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宿怀化驿题壁
朝从辰溪来,暮抵怀化宿。
奔驰百里途,祗慱三升粟。
尝求古人心,谋道不谋禄。
我非行道具,往来徒碌碌。
九年不徙官,扬雄老且秃。
归草太玄经,郊居掩花竹。
功名适意休,美味染指足。
题诗谢山灵,兹游恐不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