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觅无生路,因知不染心。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禅居(chán jū)的意思:指修行禅宗的人隐居于山林或僻静之地,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法界(fǎ jiè)的意思:法界指的是佛教中的世界,也可引申为事物的范围或界限。
梵音(fàn yīn)的意思:指佛教音乐的声音、音律,也用来形容声音清幽悦耳。
方丈(fāng zhàng)的意思:方丈是佛教寺院中的主持或住持的称号,也指寺庙的主要建筑物。
借榻(jiè tà)的意思:借用别人的床榻,比喻寄宿他人,借他人之力。
冷然(lěng rán)的意思:冷漠、冷静、不动声色
沈沈(shěn shěn)的意思:形容非常沉重或深沉。
生路(shēng lù)的意思:指逃生的路线或方法,也比喻转机或改变困境的机会。
檀林(tán lín)的意思:指佛教寺庙中的树林,也用来形容人群众多、聚集在一起。
无生(wú shēng)的意思:指没有出生或没有生命,也可指没有生活情趣或没有生气。
月华(yuè huá)的意思:指月光,也可以比喻优美的诗文或音乐。
旃檀(zhān tán)的意思:形容人的品德高尚、威风凛凛,也可形容事物的色彩华丽、光彩夺目。
丈室(zhàng shì)的意思:指夫妻之间的和睦相处,夫妻之间的家庭和睦。
方丈室(fāng zhàng shì)的意思:方丈室是指佛寺中住持的房间,也用来比喻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禅堂借宿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宁静与超脱的氛围。
首句“借榻禅居净”,点明了诗人借宿于清净的禅房之中,暗示了环境的清幽与内心的平和。接着,“冷然听梵音”一句,通过“冷然”二字,营造出一种寒凉而肃穆的气氛,梵音在此背景下显得更加庄严神圣,让人感受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灯明方丈室,香袭旃檀林。”描述了室内灯火明亮,照亮了方丈大小的空间,香气从旃檀木制成的佛像周围弥漫开来,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祥和的氛围。这里的“香袭”一词,生动地描绘了香气四溢的情景,仿佛能闻到佛法的香气,进一步强化了禅修的意境。
“共觅无生路,因知不染心。”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与僧侣共同探索生命的真谛,追求心灵的纯净与解脱。通过“无生路”的探寻,诗人领悟到了不被世俗污染的心境,体现了佛教中追求内心清净、摆脱烦恼的哲学思想。
最后,“月华偏法界,清夜对沈沈。”描绘了夜晚月光洒满整个法界,诗人面对着深沉的夜色,内心平静如水。这里运用了“偏”字,强调了月光的特别之处,不仅照亮了法界,也照亮了诗人的心灵世界,使他得以在静谧的夜晚中反思自我,达到心灵的宁静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禅修生活中的宁静之美,以及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传递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哲学理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