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雁宵征急,迎蛩夕语轻。
或从蘋未起,渐听谷中盈。
檐声(yán shēng)的意思:指雨点打在屋檐上发出的声音。比喻言辞、声音等细微之处。
耿耿(gěng gěng)的意思:形容心思纯正、忠诚坚定。
寒杵(hán chǔ)的意思:形容冷得像冬天的寒冷。
珂佩(kē pèi)的意思:指珍贵的玉器或宝石,也比喻珍贵的人才或重要的事物。
揽衣(lǎn yī)的意思:指抓住衣服,表示抓住、掌握住某物或某种情况。
嘹呖(liáo lì)的意思:形容动物或人的声音高亢激昂。
林皋(lín gāo)的意思:指山林深处的小路,比喻隐居的地方。
三秋(sān qiū)的意思:指时间的长短,用于形容等待的时间很长。
天宇(tiān yǔ)的意思:天宇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用来形容广阔无边的天空。它代表着宇宙的辽阔和无限的可能性。在引申意义上,天宇也可以表示某人的抱负和志向。
萧骚(xiāo sāo)的意思:形容情感激荡,思想独特,意境高远。
宵征(xiāo zhēng)的意思:宵征是指在夜间出兵作战或进行巡逻的行动。
遥空(yáo kōng)的意思:指遥远的天空或高处。
应候(yìng hòu)的意思:等待时机,等待合适的时机行动。
众窍(zhòng qiào)的意思:指人的各个器官和感觉器官,特指人的五官和耳目口鼻。
竹韵(zhú yùn)的意思:指竹子的声音,比喻诗文的音韵美好。
这首《秋声》由明代诗人董其昌所作,描绘了深秋时节特有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
首先,开篇“天宇三秋静,林皋众窍鸣”以对比手法,展现了宁静的天空与林间万物的喧嚣,营造出一种静中有动的氛围。接着,“萧骚翻竹韵,嘹呖动檐声”进一步渲染了秋风过后的竹林与屋檐下鸟儿的鸣叫,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生动地描绘了秋日的声响。
“带雁宵征急,迎蛩夕语轻”则通过大雁南飞与蟋蟀晚间低语的场景,展现了季节更替的动态美,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接下来的“或从蘋未起,渐听谷中盈”则以水面的微波与山谷中的回响,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幅生动的秋日画卷之中。
“寒杵遥空断,霜钟应候清”描绘了远处捣衣声的断续与霜钟的清脆,既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场景,又增添了季节的冷冽感。最后,“因风想珂佩,耿耿揽衣情”则通过想象中风吹过时的金玉碰撞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内心的触动,以及对衣物的精心整理,体现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与热爱。
整体而言,《秋声》不仅描绘了秋日的自然景观,还融入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体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天的独特魅力,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佳作。
南来憔悴滇阳客,每向年光感去留。
万里归心背残腊,五更清梦落神州。
刺桐花发东风早,垂柳条长宿雨收。
便欲题诗散伊郁,泸江风浪拍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