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尽阛阓腥,阐此林壑气。
未用死灰渠,我道故自异。
浊匪却而澄,浊自靡所寄。
共袖剥啄手,为子成僻邃。
避俗(bì sú)的意思:避免陷入俗套和平庸,追求独特和与众不同。
剥啄(bāo zhuó)的意思:剥削和压迫。
不谢(bù xiè)的意思:不需要感谢。
不避(bù bì)的意思:不回避、不躲避
尘嚣(chén xiāo)的意思:指尘土飞扬的喧嚣声,形容喧嚣不安的场面或环境。
道故(dào gù)的意思:指道理,道义。
耳目(ěr mù)的意思:指消息传达的渠道或途径。
彷佛(páng fó)的意思:形容事物非常相似或相仿,几乎一模一样。
烽燧(fēng suì)的意思:指火炬和烽火,用以比喻战争和军事行动。
耿耿(gěng gěng)的意思:形容心思纯正、忠诚坚定。
故自(gù zì)的意思:自己故意做出某种行为或采取某种态度。
金鼓(jīn gǔ)的意思:形容喜庆、热烈的氛围或场合。
经世(jīng shì)的意思:指治理国家、处理世事。
林壑(lín hè)的意思:指山林和山谷。形容自然景色优美、宜人。
灵台(líng tái)的意思:指人的心灵或思维的宝地,也比喻有才智、有见识的人。
冥心(míng xīn)的意思:全神贯注地专心致志
岂但(qǐ dàn)的意思:不仅仅是
饶舌(ráo shé)的意思:形容能言善辩,口才流利,善于说话。
如是(rú shì)的意思:如此;正是这样。
声利(shēng lì)的意思:指为了个人利益而追求权势、财富等物质利益,不顾道德、伦理和他人利益。
时水(shí shuǐ)的意思:指时光如水流转,转瞬即逝。
幽秘(yōu mì)的意思:幽秘指的是深藏不露,不为外人所知的秘密或隐秘之事。
真诣(zhēn yì)的意思:真正的本领或才能。
子本(zǐ běn)的意思:指事物的本质、根源或核心。
这首诗作于宋代,由诗人汪炎昶所作,名为《题王伯畏清心堂》。在鉴赏此诗时,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深远思想和对内心修养的追求。
从“记语简以遒,饶舌泄幽秘”开始,诗人强调了言辞的谨慎与保守之重要性,警示人们不可轻易透露心中的秘密。紧接着,“洗尽阛阓腥,阐此林壑气”则描绘了一种清洁纯净的环境氛围,似乎是在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地方。
“曰予炯灵台,颇已窥彷佛”表明诗人在心灵的高台上,对佛理有所领悟。这里的“灵台”象征着心灵的净化和升华,而“窥彷佛”则显示了诗人对佛教智慧的追寻。
“声利汹金鼓,耳目易烽燧”一句,则展示了一种超脱尘世、不为外界所动摇的心境。这里的“声利”和“耳目易烽燧”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沉醉。
“未用死灰渠, 我道故自异”表达的是诗人对于自己修行之路的坚守和不随波逐流的决心。“耿耿终莫易,当如浊时水”则进一步阐述了这种坚持内在信仰、不为外界干扰的态度。
“浊匪却而澄,浊自靡所寄”一句,通过水的浊与清来比喻人心的混沌与宁静。这里诗人似乎在说,即使是在混沌不堪之中,也能够找到内心的宁静和清澈。
“子本不避俗,而俗若子避”表明了诗人的生活态度,他并不逃避世俗,但世俗也无法干扰到他的内心世界。“共袖剥啄手,为子成僻邃”则展示了一种与世隔绝、专注于个人修养的生活方式。
“任物解外梏,冥心蕴真诣”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万事万物的超然态度,以及内心深处对于真理的追寻。“亦不谢尘嚣,亦不胶吾意”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超脱尘世、坚持自我本真的态度。
最后,“岂但静所守,经世可如是”则总结了诗人对内心修养和生命态度的深刻理解,这是一种能够跨越时空、恒久不变的生活哲学。
红旗飐阵火云开,填填战鼓殷春雷。
逆酋摩首不知处,壁垒如山一夕摧。
将军此时轻骑入,气激乌江江水立。
谁知五将尽失道,坐使骅骝受羁絷。
紫宵山连战血红,援兵缩首畏闻风。
白面监军不足道,骑猪南窜称元戎。
黑云沉沉角声死,腰下玉龙呼不起。
双携爱子向黄泉,臣死终当为厉鬼。
战骨未朽贼垒空,莫将成败论英雄。
异日卫青终有幸,当年李广竟无功。
楚水萧萧连楚云,霸陵无复故将军。
至今寂寞乌江道,风雨啼猿不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