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国重稻粳,麰麦本馀事。
市米因减价,吾民赖稍济。
百一(bǎi yī)的意思:百分之一;微小的比例;非常少的数量。
彼此(bǐ cǐ)的意思:互相;相互之间
补救(bǔ jiù)的意思:纠正错误,弥补失误
蚕麦(cán mài)的意思:指虚假的东西,形容虚伪、做作。
此际(cǐ jì)的意思:此时此刻;现在
此地(cǐ dì)的意思:指当前所在的地方或此时此刻的情况。
大吏(dà lì)的意思:指高级官员或权力人物。
得宜(dé yí)的意思:恰当合适,得当得法。
囤积(tún jī)的意思:指积存、囤积物品,特指囤积粮食或货物。
遏籴(è dí)的意思:遏制猛兽,使其不能行动。
迩来(ěr lái)的意思:指近来、最近的一段时间
复元(fù yuán)的意思:恢复原状,回复原来的状态或水平。
国重(guó zhòng)的意思:国家的重要性或重要的国家事务。
后命(hòu mìng)的意思:指命运、前途的后半段或末尾。
佳音(jiā yīn)的意思:好消息或好音讯
减价(jiǎn jià)的意思:商品价格降低。
洚水(jiàng shuǐ)的意思:洚水是指洪水泛滥,形容水势浩大,泛指大水。
江国(jiāng guó)的意思:江国是指江河之国,也指江南地区。
接壤(jiē rǎng)的意思:指两个地方或事物相邻、相接的状态。
节候(jié hòu)的意思:指节气的变化和天气的转暖。
禁曲(jìn qǔ)的意思:指被禁止演唱的曲目。
蠲赈(juān zhèn)的意思:蠲赈是一个古代的法律术语,意为减免罪行或罚款。
两浙(liǎng zhè)的意思:指两个地方或两个团体。
流通(liú tōng)的意思:指货物在市场上自由买卖、交换的状态。
麦收(mài shōu)的意思:指麦子成熟并收割的季节,也比喻事物达到成熟或取得成功的时候。
免税(miǎn shuì)的意思:不需要缴纳税款
南北(nán běi)的意思:南北表示方向,也可以表示两个相对的地点或事物。
南邦(nán bāng)的意思:指南方的国家或地区。也可用来形容南方的风土人情。
岂若(qǐ ruò)的意思:与其像某种不好的状态,还不如像另一种更好的状态。
青黄(qīng huáng)的意思:指年轻人的气色好,精神饱满的状态。
庆慰(qìng wèi)的意思:安慰、慰问。
秋收(qiū shōu)的意思:秋天收获庄稼的季节,比喻努力工作后取得的丰收成果。
去岁(qù suì)的意思:指过去的一年
三倍(sān bèi)的意思:原有的数量或程度增加到原来的三倍
天惠(tiān huì)的意思:指自然界的恩惠和福利
通贵(tōng guì)的意思:通达贵人之意,指人在社会交往中能够与有权势或财富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得到他们的帮助。
夏至(xià zhì)的意思: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夏天的最高点,也指事物发展到最高阶段。
遥遥(yáo yáo)的意思:非常远。
遥望(yáo wàng)的意思:远远地看着,期待着或思念着。
以为(yǐ wéi)的意思:错误地认为,误以为
有后(yǒu hòu)的意思:有后指事物有了后代或有了继承人。
元气(yuán qì)的意思:指人体内的精力、生命力或活力。形容精神饱满,精力旺盛。
灾沴(zāi lì)的意思:指灾祸、疾病等不幸之事
撙节(zǔn jié)的意思:节约使用,克制消费
这首诗由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江苏巡抚庄有恭奏报麦收聊用志慰》。诗中描绘了江苏地区在农业生产和灾害应对方面的状况,以及政府采取的措施以减轻民众负担和促进粮食流通。
首句“江国重稻粳,麰麦本馀事”点明了江南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小麦为辅助作物的农业特色。接着,“然足接青黄,迩来颇勤蓺”表达了农民们辛勤耕作,确保粮食供应的景象。“洚水实警予,灾沴重去岁”则提到了去年洪水带来的灾害,以及政府对此的警惕与应对。
“蠲赈不遗馀,米豆仍免税”描述了政府减免税收、发放救济的举措,旨在帮助受灾民众度过难关。“补救乃百一,岂若康年赐”表达了对政府救助行动的肯定,同时也流露出对更理想状态的向往。
“南北节候殊,麦收先夏至”强调了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大吏报佳音,云得九分逮”反映了官员上报丰收的好消息,预示着粮食产量的提高。“市米因减价,吾民赖稍济”说明了政府通过降低米价来缓解民众的生活压力。
“禁曲令再申,毋使耗天惠”强调了对酒类管制的再次强调,以防止浪费政府的恩惠。“囤积亦并防,毋徒利三倍”警告了对粮食囤积的监管,避免投机行为导致价格异常上涨。“撙节待秋收,庶得复元气”鼓励民众节约开支,等待秋季收获,以恢复经济活力。
最后,“曰予有后命,遏籴古所忌”表达了对禁止囤积粮食政策的坚持,认为这是古代就已存在的明智之举。“两浙近接壤,蚕麦歉此际”指出了邻近地区的蚕麦歉收问题。“流通贵得宜,毋分彼此地”呼吁在粮食流通上要公平合理,不分地域界限。“遥遥望南邦,庆慰以为愧”表达了对南方地区丰收的喜悦之情,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荣幸。
整首诗展现了乾隆皇帝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以及对政府治理能力的信心。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于社会秩序、资源分配和道德规范的深刻思考。
铅花洗空霜倒飞,金鸦浴海迎朝曦。
蓬莱宫中青鸟使,衔得玉桃天上归。
东海仙翁紫霞会,碧落回风响环佩。
伶伦玉琯吹凤皇,夜半九地回初阳。
羲和缓辔红线长,群仙年年飞羽觞。
六甲明年重建子,六六周天自今始。
蓬莱仙人谷神子,夜扣天关与天语。
玉坛三日走风霆,呼云得云雨得雨。
问之此是何人功,不归造化归太空。
盐官令尹恤民者,方寸默与天心同。
我田有秋农有饭,但愿今年租早办。
龙瓢马上倒天河,喜雨作亭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