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将一柱扶天手,重勒镇蛮两字碑。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刍粟(chú sù)的意思:指平凡的人或事物。
炊骸(chuī hái)的意思:指炊事员的尸骸,比喻为了一己私利而不顾他人生死的人。
东南(dōng nán)的意思:指东南方向。
度支(dù zhī)的意思:度支是指度过日子的开销和支出。也可以指财政支出的预算或开支。
分司(fēn sī)的意思:分开,分别担任职务或分工。
海内(hǎi nèi)的意思:指整个海内外,泛指天下、世界。
河山(hé shān)的意思:指国家的疆土、领土。
尽是(jìn shì)的意思:充满、全是
可堪(kě kān)的意思:值得称赞或夸奖,令人满意
力尽(lì jìn)的意思:力量消耗殆尽,无法继续努力。
骚然(sāo rán)的意思:形容事物的气息、声音或情绪激动、热烈。
物力(wù lì)的意思:指物质力量、物质条件。
一柱(yī zhù)的意思:指支撑整个建筑物的柱子,比喻承担重任、支持大局的人或事物。
掌握(zhǎng wò)的意思:完全控制、熟练掌握某种技能或知识。
诸曹(zhū cáo)的意思:指多个人或事物一起行动,各有分工,各司其职。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末年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以及地方官员王方伯在平定粤寇后的功绩与志向。首联“海内骚然仰度支,东南物力尽彫疲”描绘了全国动荡,物资匮乏的景象,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忧虑。颔联“可堪号泽窥关日,尽是炊骸拆骨时”进一步渲染了战乱带来的悲惨情景,形象地描述了战争中尸骨遍野的惨状,表达了诗人对战争残酷的深刻反思。颈联“十郡河山归掌握,诸曹刍粟属分司”则展现了王方伯在平定叛乱后,对地方治理的掌控力和对民生的关怀,他不仅收复失地,还负责粮食供应,体现了其治政能力与人文关怀。尾联“凭将一柱扶天手,重勒镇蛮两字碑”表达了诗人对王方伯的赞誉,认为他如同支柱般支撑着国家,希望他能留下丰功伟绩,成为镇压蛮夷的象征。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乱与和平的对比,展现了地方官员在动荡时期的责任与担当,以及对国家稳定与人民福祉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庆春宫.桥西新营后溪植援杂花幽树,经秋成阴,时有冷客登楼醵饮,萧然托寄,辄付伧歌
窗岫遥青,帘波空翠,卧临画里江城。
斜月琴床,低花衣桁,枕溪疏绮多明。
几枝霜橹,暮寒迸西楼雁声。
小阑红袖,倚遍珍丛,玉笛谁横。
歌尘一片凄清,别岸垂杨,曾见藏莺。
屏烛秋啼,镜花春影,赋愁空费閒情。
旧游吟境,梦云隔蓬莱几程。
仙才自惜,莫枉山中,猿鹤知名。
瑞龙吟.春怨用清真体
横塘道。还记碎镜流花,断裙黏草。
多情三百红阑,为谁约住,东风不到。旷吟眺。
休问玉梅门巷,旧家英妙。
而今著破春衫,唾华泪粉,销凝满抱。
依黯残云心事,过江如梦,清歌催老。
惟有酒边青山,曾见年少。狂香艳迹,零落兰成槁。
无人听、西园冷咏,南楼清啸。料理伤春早。
几回付与,燕沉莺悄。争说还乡好。
离篴怨、归魂将花千绕。夕阳故国,曲中人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