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和 丁 端 叔 岁 晚 书 怀 韵 宋 /陈 傅 良 来 涂 蓝 缕 雨 埋 人 ,三 百 於 今 又 六 旬 。奏 课 定 应 书 下 下 ,班 春 聊 复 喜 津 津 。余 蔬 被 壤 农 亡 恙 ,茂 草 连 扉 盗 自 新 。曳 杖 鹿 头 时 极 目 ,炊 烟 齐 起 两 州 民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班春(bān chūn)的意思:指春天时节,班级或团体成员聚集在一起,共同欢庆、游玩或进行活动。
炊烟(chuī yān)的意思:指农村中农民家中炊烟袅袅升起,意味着安居乐业,平静安宁的生活。
极目(jí mù)的意思:极目指的是向远处极目远望,形容目光远大、眼界宽广。
津津(jīn jīn)的意思:形容品味鲜美,吃得津津有味。
蓝缕(lán lǚ)的意思:形容文字或图案的线条清晰、细致。
鹿头(lù tóu)的意思:指事物的首要部分或者最有代表性的部分。
三百(sān bǎi)的意思:指数量众多,形容数量或程度非常大。
亡恙(wáng yàng)的意思:指人们因遭受灾祸或意外而受到伤害或丧失生命。
下下(xià xià)的意思:非常低下或不好的程度
应书(yìng shū)的意思:根据书本上的知识或经验来应对问题或情况。
于今(yú jīn)的意思:指到了现在,表示时至今日。
自新(zì xīn)的意思:自我改过、重新做人
奏课(zòu kè)的意思:指上报或呈交上级机关的文件或报告。
喜津津(xǐ jīn jīn)的意思:形容非常高兴、喜悦的样子。
- 注释
- 蓝缕:形容霜雪覆盖的样子。
六旬:六十岁,指半百。
奏课:朝廷的奏章或官员的工作汇报。
班春:春天来临,新学期或新年开始。
盗自新:盗贼改过自新。
曳杖:拄杖而行。
两州民:指两个州的民众。
- 翻译
- 披着霜雪的蓝缕覆盖着沉睡的人们,三百年的岁月如今已过半百。
每日的奏章必定记录下重重困难,春天的到来让人暂时忘却忧虑。
剩余的蔬菜滋养着土壤,农民无病无灾,茂盛的草木环绕着门户,盗贼也自我革新。
我持杖漫步,时常远眺鹿头山,两州的炊烟同时升起,百姓生活安宁。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季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慨。首句“来涂蓝缕雪埋人”形象地写出道路积雪覆盖,行人艰难前行的情景,暗示了生活的艰辛。次句“三百于今又六旬”则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叹,六旬之龄已过半,时光匆匆。
“奏课定应书下下”暗指诗人官场上的表现,可能成绩不佳,但并未因此沮丧,反而在春天到来之际,以“班春聊复喜津津”表达对新春的喜悦,体现出积极的人生态度。接下来,“余蔬被壤农亡恙”描述了农民们耕作的场景,蔬菜生长良好,显示出农事的繁荣,也寓含着对民生稳定的欣慰。
“茂草连扉盗自新”进一步描绘环境的变化,盗贼活动减少,社会安宁,人们生活有了新的开始。最后两句“曳杖鹿头时极目,炊烟齐起两州民”,诗人悠然地漫步,远望炊烟袅袅升起,象征着两州百姓的安居乐业,画面温馨而祥和。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和对社会变迁的感慨,体现了宋代理学家陈傅良的士大夫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辛丑季秋大飨明堂中书宿斋
紫极宸居重,黄扉禁户深。
斋精严帝配,祗翼达天心。
百刻延壶箭,千庐肃羽林。
秋声来易感,仙梦断难寻。
小雨随云散,疏星伴月沉。
树鸡先晓唱,菊酒带香斟。
寂尔潜神化,翛然适道襟。
惟馨思在德,肸蚃伫灵歆。
寄高弁侍郎
大雅久颓弊,夫君真古人。
道维皇极正,文著帝刑淳。
美望锵金石,深诚照鬼神。
立朝惟一介,为郡有遗仁。
素尚陶弘景,风流贺季真。
岁寒松有节,明莹玉无尘。
霜简虽清重,铜符亦久迍。
老成急登用,必有及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