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论书绝句·其三》
《论书绝句·其三》全文
清 / 姚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雄才或避古人锋,真脉相传便继踪

太仆文章宗伯字,正如得髓自南宗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古人(gǔ rén)的意思:指古代的人,也泛指古代的智者或先贤。

继踪(jì zōng)的意思:指接连不断地追踪或追寻。

南宗(nán zōng)的意思:南宗是一个指代佛教南宗宗派的成语,也用来形容某一事物或思想在一定地区或团体中占据主导地位。

太仆(tài pú)的意思:太仆,指古代官员中的太仆寺官,也泛指高级官员。

文章(wén zhāng)的意思:指文学作品或写作杰作。

相传(xiāng chuán)的意思:据传说;根据传统

雄才(xióng cái)的意思:指才智出众、才能卓越的人。

真脉(zhēn mài)的意思:真实的脉络或真正的线索

宗伯(zōng bó)的意思:指家族中的长辈或族长。

鉴赏

此诗《论书绝句(其三)》由清代诗人姚鼐所作,虽未直接提及“原文如下”或“全诗如下”,但通过鉴赏,我们可以理解其内涵与艺术价值。

姚鼐在诗中探讨了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首句“雄才或避古人锋”,以“雄才”比喻具有卓越才华的书法家,暗示他们可能会因为对前人作品的敬畏而有所保留,不敢轻易超越。然而,“真脉相传便继踪”则表明真正的艺术传承并非拘泥于模仿,而是要找到自己的道路,继承并发展前人的精髓。

接着,“太仆文章宗伯字”,这里“太仆”和“宗伯”都是古代官职的名称,此处借指书法艺术的宗师。姚鼐在此强调,真正的书法大师不仅在技艺上有所建树,更在于能够把握书法艺术的核心精神,即“得髓自南宗”。这里的“髓”比喻书法艺术的精髓,“南宗”可能是指书法艺术中的某一派别或风格,强调了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要有自己的理解和创新。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隐喻,表达了对书法艺术传承与创新的深刻思考。姚鼐认为,真正的艺术创作既要尊重传统,又要勇于探索和创新,这样才能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进,留下属于自己的独特印记。

作者介绍
姚鼐

姚鼐
朝代:清   字:姬传   籍贯:安徽桐城   生辰:nài)(1731~1815

姚鼐(nài)(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乾隆十五年(1750)中江南乡试,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授庶吉士,三年后散馆改主事,曾任山东、湖南副主考,会试同考官。三十八年(1773)入《四库全书》馆充纂修官,三十九年秋借病辞官。
猜你喜欢

昌化肉不常得予蔬食已惯每闻有猪则召一二友生同饭月不过二三四月二日闻有猪亟令召三职事

颜乐箪瓢孔饭蔬,先生休叹食无鱼。

小兵知我须招客,市上今晨报有猪。

(0)

唐常建作破山寺诗云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欧阳永叔每叹赏此句以为不可及温陵康元寿守琼踰年乐其地僻而事简以清静治之于郡圃植竹数百竿中有小亭因榜曰通幽偶成拙句

萧洒襟怀慕子猷,剩栽修竹径通幽。

三间远比渊明宅,百尺徒誇庾亮楼。

风送鸟声春寂寂,日筛帘影梦悠悠。

破山绝景亲曾到,谁遣移来海外州。

(0)

府中即事·其二

行歌坐啸往来频,俯仰之间迹已陈。

可是犹思建邺水,却应喜近洛阳尘。

十年遍阅三行阙,四海奔驰一老臣。

未有夷吾在江左,柴车空换两朱轮。

(0)

枯骨颂·其二

皮包血肉骨缠筋,颠倒凡夫认作身。

到此始知非是我,从前金玉付何人。

(0)

退步·其六

万事无如退步休,华言巧语诳时流。

世间种种皆儿戏,何必区区弄笔头。

(0)

龟化

君不见秦时张仪筑少城,土恶易败还颠倾。

力疲智竭筑未就,神龟为尔开其灵。

龟行所至城不圮,板筑之功以此已。

功成隐去智且贤,城下于今祗流水。

殷勤高谢余且网,不梦元君宁自放。

仪兮仪兮奈尔何,口舌纵横饰欺妄。

天使神龟笼尔术,不言而行功自毕。

安得人灵若尔灵,照见百为心遐逸。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刘定之 李从善 嵇璜 鲍令晖 李元度 裴秀 傅尧俞 孔绍安 王播 范泰 林外 何晏 陈沆 范传正 钦叔阳 刘孝孙 琴操 张嘉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