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郊午跸停,少岱在尺咫。
已据拔地势,特因近岳尔。
拔地(bá dì)的意思:形容声势浩大、威力巨大。
百里(bǎi lǐ)的意思:表示距离很远,指非常遥远的地方。
半月(bàn yuè)的意思:半个月亮,表示时间的一半。
不到(bú dào)的意思:不足,不到达
尺咫(chǐ zhǐ)的意思:尺寸、长度
岱宗(dài zōng)的意思:岱宗是指岱山和宗正山,也指东岳泰山。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志向高远,追求卓越。
地势(dì shì)的意思:指地面的形势或地形。
斧斤(fǔ jīn)的意思:形容努力工作,用心努力。
孤松(gū sōng)的意思:形容孤独、独立、不受拘束。
岂能(qǐ néng)的意思:表示不可能或不能够。常用于反问句或否定句中,用来表达强烈的否定态度。
樵苏(qiáo sū)的意思:樵苏是指在山林中劳作的人,比喻勤劳努力的人。
峭壁(qiào bì)的意思:指陡峭的山壁,也用来形容形势险要或难以逾越的困境。
山心(shān xīn)的意思:指山峰的中心,也借指某个地方或事物的核心或最重要的部分。
山木(shān mù)的意思:指山林中的树木,比喻人才。
尚远(shàng yuǎn)的意思:还很遥远;还没有达到目标或要求。
孙枝(sūn zhī)的意思:指父亲去世后,儿子继承父业,继续发展壮大。
远数(yuǎn shù)的意思:远远超过其他数量,数量很大
此诗描绘了诗人清晨登高远眺,初见泰山的壮丽景象。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从远眺到近观的过程,以及对泰山独特地理优势的赞叹。
首句“晓起望岱宗,尚远数百里”,开篇即点明时间与地点,诗人于清晨起身,远眺泰山,此时泰山还隐于远处,相距数百里之遥。这既勾勒出泰山的雄伟,也预示着接下来将有更近距离的观察。
接着,“平郊午跸停,少岱在尺咫”两句,描述了诗人继续前行,直至抵达平坦的郊野,午时停下脚步,此时泰山已近在咫尺,仿佛伸手可及。这种由远及近的视角转换,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也体现了诗人对泰山的亲近之情。
“已据拔地势,特因近岳尔”则进一步赞美了泰山的独特地理位置,强调其拔地而起的气势,以及靠近山脉所带来的特殊优势。这不仅是对泰山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其地理环境的深刻理解。
“广陆半月行,见山心早喜”表达了诗人长途跋涉后见到泰山时的喜悦心情。在经历了长时间的行走之后,终于亲眼目睹了心中的巍峨大山,内心的激动与喜悦溢于言表。
“斧斤岂能禁,山木忆尝美”一句,诗人借物抒情,通过想象山林中的树木虽受斧斤之害,但依然记得曾经的美丽,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珍惜与怀念。这不仅是对泰山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是对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考。
“峭壁馀孤松,?㙷孙枝起”描绘了泰山峭壁之上,仅存的几株孤松,以及它们顽强生长的枝条。这一景象既展示了泰山的险峻之美,也象征了生命的坚韧与不屈。
“樵苏所不到,于险得安只”最后两句,诗人以“樵苏”(砍柴)为喻,表达了即使在险峻之地,也能找到安全与宁静。这不仅是对泰山险境中生命之美的赞颂,也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泰山的深情厚意,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