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视民情,匪幽匪明。惨或在腹,已如色声。
亦无动威,亦无止力。弗动弗止,惟民之极。
明翼者何,乃房乃杜。惟房与杜,实为民路。
乃学与仕,乃播与食。乃器与用,乃货与通。
摄仪以引。以遵以肆,其风既流,品物载休。
品物载休,惟天子守,乃二公之久。
惟百辟谷,乃二公之禄。
二公行矣,弗敢忧纵,是获忧共。
二公居矣,弗敢泰止,是获泰已。
帝视民情,匪幽匪明。惨或在腹,已如色声。
亦无动威,亦无止力。弗动弗止,惟民之极。
明翼者何,乃房乃杜。惟房与杜,实为民路。
乃学与仕,乃播与食。乃器与用,乃货与通。
摄仪以引。以遵以肆,其风既流,品物载休。
品物载休,惟天子守,乃二公之久。
惟百辟谷,乃二公之禄。
二公行矣,弗敢忧纵,是获忧共。
二公居矣,弗敢泰止,是获泰已。
《视民诗》【唐·柳宗元】帝视民情,匪幽匪明。惨或在腹,已如色声。亦无动威,亦无止力。弗动弗止,惟民之极。帝怀民视,乃降明德,乃生明翼。明翼者何,乃房乃杜。惟房与杜,实为民路。乃定天子,乃开万国。万国既分,乃释蠹民。乃学与仕,乃播与食。乃器与用,乃货与通。有作有迁,无迁无作。士实荡荡,农实董董。工实蒙蒙,贾实融融。左右惟一,出入惟同。摄仪以引。以遵以肆,其风既流,品物载休。品物载休,惟天子守,乃二公之久。惟天子明,乃二公之成。惟百辟正,乃二公之令。惟百辟谷,乃二公之禄。二公行矣,弗敢忧纵,是获忧共。二公居矣,弗敢泰止,是获泰已。既柔一德,四夷是则。四夷是则,永怀不忒。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60667c69cdfb57e8718.html
百辟(bǎi pì)的意思:形容威力无穷,无所不能。
辟谷(pì gǔ)的意思:指禁食谷物,只吃蔬果或断食的修身养性的方法。
不忒(bù tè)的意思:不变、不偏、不错。
出入(chū rù)的意思:指出入门户,进出行动。
荡荡(dàng dàng)的意思:形容广阔、辽阔,没有边际。
董董(dǒng dǒng)的意思:形容声音洪亮,如鸣钟般的声音。
蠹民(dù mín)的意思:指那些危害社会、损害人民利益的人。
二公(èr gōng)的意思:指两个公职人员,也可指两个高官。
公行(gōng xíng)的意思:公正行事,不偏袒任何一方。
怀民(huái mín)的意思:关心民众,怀念百姓的苦难。
蒙蒙(méng méng)的意思:形容雾气、烟雾等稠密而模糊的样子。
民情(mín qíng)的意思:指人民的心情和情感状态。
明翼(míng yì)的意思:明翼意为明亮的羽翼,比喻明智的帮助或得力的助手。
明德(míng dé)的意思:指人的品德高尚,行为端正,具有明德之人应有的优秀品质。
品物(pǐn wù)的意思:指物品的品质和质量。
融融(róng róng)的意思:形容事物和谐统一,融洽和睦。
是则(shì zé)的意思:表示事物的确实或肯定。
四夷(sì yí)的意思:指外国人或外族民族。
天子(tiān zǐ)的意思:指君主、皇帝,也用于比喻权力至高无上的人。
万国(wàn guó)的意思:指世界各国,表示众多国家的集合。
惟一(wéi yī)的意思:独一无二、唯一的
无作(wú zuò)的意思:没有行动或没有作为。
一德(yī dé)的意思:指人的品德高尚,具备完美的道德品质。
永怀(yǒng huái)的意思:长久怀念、永远怀念
子明(zǐ míng)的意思:指聪明、机智、明智。
左右(zuǒ yòu)的意思:左右表示大致的范围或数量,也可以表示左边和右边。
这首诗描绘了君主对民情的关注和治理天下的理想状态。诗中的“帝视民情,匪幽匪明”表达了君主洞察民心的能力,而“惨或在腹,已如色声”则是说到民间的疾苦已经转化为可见、可闻的警示。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反复使用“亦无”和“弗动弗止”强调了君主治国之道的平衡与适中,不偏不倚。
在“帝怀民视,乃降明德,乃生明翼”一段,诗人提出了理想中的君主以仁德对待百姓,并通过“明翼者何,乃房乃杜”暗示了治国的方针是建立稳固的基础和秩序。接着,“惟房与杜,实为民路”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君主如何维护天下的秩序:“乃定天子,乃开万国。万国既分,乃释蠹民。”这部分内容展现了理想中的君主是如何统治和解放民众的。
在“乃学与仕,乃播与食”等句中,诗人提到了教育、选拔人才以及农业生产,这些都是国家管理的重要方面。而“乃器与用,乃货与通”则指出了物品的制作与流通的重要性。
随后,“有作有迁,无迁无作。士实荡荡,农实董董。工实蒙蒙,贾实融融。”这几句通过对不同职业和活动的描写,强调了社会各阶层在国家运转中各司其职、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左右惟一,出入惟同。摄仪以引。以遵以肆,其风既流,品物载休。”这里通过对君主治国如同指挥乐队的比喻,表达了君主统一天下的能力,以及其带来的和谐与安宁。
最后,“品物载休,惟天子守,乃二公之久。惟天子明,乃二公之成。”这部分诗句通过对“二公”(可能指的是周公、孔子)的赞颂,表达了对君主长久守护和实现理想状态的希望。
整首诗体现了作者对于理想君主和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对国家治理之道的深刻理解。通过对君主与民众关系、国家管理和社会秩序等方面的描绘,诗人展现了一幅和谐、繁荣的理想社会图景。
当年回雁峰头住,雁影云开天际路。
夫君缥渺雁峰心,遥寄湖南烟雨渡。
谁知白雁杳寒沙,断使青峰遮日暮。
日暮云迷雁阵哀,逢君千里雁书来。
欲分宝瑟银筝怨,似向沙明水碧回。
一水盈盈乌石戍,千秋渺渺楚云台。
楚云台高芳草齐,湘干北望鹧鸪啼。
虞卿著书亦何有,建阳卖卜还自迷。
瘦影难双矰缴满,寒更欲警露霜凄。
清霜白露飞不前,亭亭片月当高天。
前身忆住青龙寺,血迹还埋古井边。
遥飞尺帛君边去,沙上鸿踪隔暝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