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呈 立 斋 先 生 宋 /车 若 水 童 牙 苦 呫 毕 ,嚼 瓜 灯 烬 烂 。衡 缩 高 于 丘 ,才 作 文 字 看 。精 微 隔 几 尘 ,健 笔 抵 流 湍 。开 眼 天 地 燎 ,始 识 用 书 难 。千 葩 惭 一 实 ,本 根 耐 岁 寒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本根(běn gēn)的意思:指事物的根本、基础或本质。
灯烬(dēng jìn)的意思:指烛火快要熄灭的状态,比喻事物接近尽头或即将消亡。
衡缩(héng suō)的意思:衡量、计算。
健笔(jiàn bǐ)的意思:指文章写得好,文笔流畅。
精微(jīng wēi)的意思:形容深奥微妙,细致精巧。
开眼(kāi yǎn)的意思:指眼界开阔,看到新的事物或认识到新的道理。
流湍(liú tuān)的意思:形容水流湍急、奔腾的样子。
识用(shí yòng)的意思:指能够明辨事物的用途和价值,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它们。
岁寒(suì hán)的意思:岁寒指的是寒冷的冬天。在冬季,寒冷的天气会给人们带来不便和困苦。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童牙(tóng yá)的意思:指年幼的孩子的牙齿,也比喻年轻人的牙齿。
文字(wén zì)的意思:指书面语言,也指文字的能力和技巧。
一实(yī shí)的意思:形容言行一致,言出必行。
作文(zuò wén)的意思:指写文章,特指写作文。
- 翻译
- 孩童牙齿还未长齐,咬碎瓜皮灯芯残
他的智慧如山峰高耸,只能从字句中窥探
深奥的道理被尘埃遮蔽,他用健笔书写如急流
睁开眼看见天地燃烧,才明白写字是多么艰难
百花千态皆逊于一实,根本稳固能经受寒冬
- 注释
- 童牙:孩童的牙齿。
苦呫毕:还未长齐。
嚼瓜:咬碎瓜皮。
灯烬:灯芯残余。
衡缩:比喻智慧的高度。
丘:山丘。
才:仅仅。
文字:书面知识。
精微:深奥微妙。
隔几尘:被尘埃遮蔽。
健笔:有力的笔触。
流湍:急流。
开眼:睁开眼睛。
燎:燃烧。
始识:开始明白。
用书:写字。
千葩:百花繁多。
一实:单一实在。
本根:根本。
耐岁寒:能经受寒冬。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儿时的学习经历,通过对比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学习的艰难与乐趣。首句“童牙苦呫毕”,形容孩子在学习说话时的艰辛,而“嚼瓜灯烬烂”则是用孩子啃咬瓜果的场景来比喻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接着,“衡缩高于丘,才作文字看”,诗人通过比喻一个小孩试图攀登比自己身材还要高的小山(即“衡”),形象地表达了学习书写文字时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这里的“文字”不仅指书写,更包含了文化知识的积累。
“精微隔几尘,健笔抵流湍”,则是对诗人练习书法的情景进行描绘。“精微隔几尘”表明字迹细腻,每一笔都经过精心的磨练;而“健笔抵流湍”则形容诗人笔力雄健,能够像阻挡奔腾的溪水一样坚定不移。
“开眼天地燎,始识用书难”,诗人通过“开眼”一词,意味着视野和知识的拓宽,同时也意识到学习书籍的艰辛,这里的“天地燎”是对广阔无垠的自然界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世界的一种感受。
最后,“千葩惭一实,本根耐岁寒”,诗人通过比喻植物在严冬中坚守其本真,表达了对于知识积累和个人的成长持之以恒、不懈怠努力的态度。这里的“千葩”指的是枝叶繁茂,而“一实”则是指坚守自己的本质。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学习过程的回忆与反思,以及对知识积累和个人的成长持之以恒的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