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之哀甚于哭。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如(bù rú)的意思:不如表示不如何,不及,不如何好。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草绿(cǎo lǜ)的意思:形容植物或景色的颜色非常绿,非常鲜艳。
长歌(cháng gē)的意思:形容歌声长而悠扬,也用来比喻志向高远,意志坚定。
锄犁(chú lí)的意思:比喻辛勤耕耘、努力工作。
春草(chūn cǎo)的意思:指在春天生长的草,比喻年轻的人或事物。
髑髅(dú lóu)的意思:指人的头骨。
返哺(fǎn bǔ)的意思:指子女长大后回报父母的恩情。
风雨(fēng yǔ)的意思:风雨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用来形容困难、艰险的境遇或艰苦的环境。
浮云(fú yún)的意思:比喻虚幻、不真实的事物或情感。
戈城(gē chéng)的意思:指战争中的城池或军事要塞
故山(gù shān)的意思:指离开家乡、远离故乡的感受,也可以用来形容思乡之情。
江上(jiāng shàng)的意思:指在江河上,表示在江河之上或靠近江河的地方。
可望(kě wàng)的意思:有希望实现的愿望或期待。
连天(lián tiān)的意思:高耸入云的样子,形容极高或极多。
烈火(liè huǒ)的意思:指火势猛烈、燃烧得很旺盛的火焰,也比喻炽热的情感或极其激烈的行动。
茅屋(máo wū)的意思:指简陋的房屋或住所。
秋风(qiū fēng)的意思:秋天的风。也用来比喻寂寥、凄凉的情景或气氛。
人生(rén shēng)的意思:人生犹如一场梦境,转瞬即逝。
三农(sān nóng)的意思:三农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合称,也是指与农业、农村和农民相关的事物。
上宿(shàng sù)的意思:指在外地过夜。
上秋(shàng qiū)的意思:指上升到秋天,比喻事物逐渐发展到高峰或达到最好的状态。
少陵(shǎo líng)的意思:指被贬谪或流亡的人。
于戏(yú xì)的意思:指在戏剧、游戏或娱乐活动中,与现实生活相比较,人们的态度和行为表现得过于夸张或不切实际。
征夫(zhēng fū)的意思:指招募壮丁参军,征召士兵。
-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谢应芳的《刺促行次履道韵》,以深沉的情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战乱年代百姓生活的艰辛与悲苦。
开篇“刺促何刺促,江上秋风破茅屋”,以强烈的节奏感和凄厉的秋风形象,勾勒出战乱中百姓家园被破坏的惨状,引发读者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谁怜杜少陵?长歌之哀甚于哭”一句,借杜甫的典故,表达了对战争中无辜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暗含了对杜甫诗歌艺术的高度评价。
“故山可望不可归,髑髅台高春草绿”描绘了一幅荒凉而悲壮的画面,山河破碎,故土难回,髑髅台上春草绿意盎然,却反衬出生命的脆弱与战争的无情。接下来,“浮云滓日竟谁洗?烈火连天势难扑”两句,以自然景象的破坏比喻社会的动荡,表达了对战争破坏力的强烈谴责。
“三农不复把锄犁,风雨荷戈城上宿”则直接描绘了战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民无法耕作,只能在风雨中荷戈守城,生活困苦不堪。最后,“于戏人生有子作征夫,不如返哺林间乌”以乌鸦反哺的典故,表达了对战争中牺牲者的深深哀悼,同时也寄托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饱满,语言凝练,通过具体的场景和形象的描绘,深刻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和人文关怀精神。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