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答 人 惠 四 明 山 蕉 叶 扇 宋 /张 咏 团 团 休 复 颂 齐 纨 ,蕉 叶 精 新 举 世 傅 。更 爱 四 明 来 处 异 ,可 量 三 伏 用 时 便 。已 无 酷 暑 侵 肌 骨 ,肯 放 青 蝇 触 几 筵 。因 藉 仁 风 慰 黎 庶 ,宁 知 不 及 古 人 贤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及(bù jí)的意思:不如;不及格;不及时
放青(fàng qīng)的意思:指放牧牛羊,让它们在青草茂盛的地方自由自在地吃草。比喻放任自由,不加约束。
古人(gǔ rén)的意思:指古代的人,也泛指古代的智者或先贤。
肌骨(jī gǔ)的意思:形容人体骨骼和肌肉的结合,比喻关系密切、紧密结合的情感或关系。
几筵(jǐ yán)的意思:几乎没有人参加的宴席,形容人寥寥无几。
蕉叶(jiāo yè)的意思:指蕉叶的形状,比喻事物的片面或表面现象。
精新(jīng xīn)的意思:指思想、观念等具有创新、新颖特点。
举世(jǔ shì)的意思:指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人知、人所共知的。
酷暑(kù shǔ)的意思:指炎热的夏季天气。
来处(lái chù)的意思:指事物的来源或来历。
黎庶(lí shù)的意思:指广大的人民群众,也指社会中普通人的生活状况。
齐纨(qí wán)的意思:形容衣服整洁、华丽。
青蝇(qīng yíng)的意思:指那些喜欢在别人困难或者不幸的时候加以讥讽、嘲笑或者乘虚而入的人。
仁风(rén fēng)的意思:指仁慈的风气或人们对他人的关爱和善行。
三伏(sān fú)的意思:指夏季的三个“伏天”,即初伏、中伏和末伏。
世传(shì chuán)的意思:世代相传的事物或传说
四明(sì míng)的意思:形容人聪明敏捷,见识广博。
团团(tuán tuán)的意思:形容事物圆满、完整的样子
因藉(yīn jiè)的意思:因为、由于
- 翻译
- 不再赞美那华丽的齐纨,蕉叶的新颖独特被世人传颂。
我更偏爱四明之地的独特风味,它在炎热时节是否方便使用让人期待。
酷暑已经不再侵袭肌肤,怎会让苍蝇随意靠近桌案。
借着仁爱之风抚慰百姓,谁又能想到这比不上古人的贤德呢。
- 注释
- 齐纨:古代丝织品,这里指华丽的衣物。
蕉叶:比喻新颖独特的物品。
四明:古代地名,今浙江宁波一带,可能指某种特色产品。
三伏:夏季最热的三个月份,此处可能指特定时节。
仁风:比喻仁爱的风气或恩惠。
黎庶:百姓,平民。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清凉夏日的景象,诗人赞美齐纨(古代女性名)制作的蕉叶扇传世其精致与新颖。通过四明山的特异之处,诗人表达了对炎热夏季即将到来的准备,以及在酷暑中寻得清凉之便。这不仅是物质上的舒适,更蕴含着精神层面的慰藉,体现了仁风泽被黎民的美德。最后一句则表达了对古人贤德的追念与自愧不如。
诗中运用了“团团”来形容蕉叶扇的精致和完整,“举世传”则强调了其制作之精良远播。四明山作为背景,不仅提供了一种异乎寻常的自然环境,更承载着对夏日避暑的期待。“可量三伏用时便”透露出诗人对于炎热夏季来临前的准备与适应。
“已无酷暑侵肌骨,肯放青蝇触几筵”则描绘出在炎夏中寻得清凉后的惬意生活,连小动物也不再躲避,而是自由自在地穿梭。最后两句,“因藉仁风慰黎庶,宁知不及古人贤。”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在这样的环境下为民造福的满足,同时也流露出对古圣先贤无法企及的敬仰之情。
总体而言,这是一首融合了物质享受、精神慰藉与道德追求于一体的抒情小品,展示了诗人在夏日里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以及对仁政美德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同陈子长夜饮即席作歌
豪气君未除,长啸轻远游。
虽为辽海客,不识边城愁。
青丝玉壶银凿落,中宵坐我碧油幕。
海风吹天星动摇,边色横烟月澄廓。
倚笛频惊出塞声,衔怀尚拟华年乐。
黄龙东望沙茫茫,黑林树色参天长。
此行应痛永垂别,他时相忆徒慨慷。
爱君且复饮君酒,庭树摇摇挂珠斗。
梦去难攀鹤市花,醉来聊折龙城柳。
眼中万事尽飘蓬,尔我安能日携手。
故园何处五湖滨,难后逢君意转亲。
谁怜玄菟城头月,泣尽黄公垆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