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杨 屯 田 通 判 永 兴 宋 /王 禹 偁 长 安 弃 废 比 藩 方 ,通 理 犹 宜 占 省 郎 。入 洛 才 名 齐 二 陆 ,有 唐 门 户 本 三 杨 。袖 中 丹 桂 家 声 在 ,道 畔 丰 碑 祖 德 光 。莫 向 公 余 寻 故 第 ,榛 芜 难 认 靖 恭 坊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才名(cái míng)的意思:指才华出众的人的名声和声誉。
长安(cháng ān)的意思:指安定、稳定的局面或地方
丹桂(dān guì)的意思:丹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用的成语,意指美好的事物或人物。它象征着高雅、美丽和荣耀。
二陆(èr lù)的意思:指两次失败或两次损失。
丰碑(fēng bēi)的意思:指留下有关人或事物的伟大、辉煌的纪念物或事迹。
故第(gù dì)的意思:故第指的是古代皇帝的宠臣或宦官。
家声(jiā shēng)的意思:指家庭的声誉和声望。
靖恭(jìng gōng)的意思:指恭敬有礼、安静恭顺的样子。
门户(mén hù)的意思:门户指大门或门户口,也比喻重要的机构或组织。
弃废(qì fèi)的意思:抛弃、废弃
三杨(sān yáng)的意思:指人的精神状态或行为态度极为固执,不愿意改变。
省郎(shěng láng)的意思:指聪明机智、懂事守法的青年男子。
通理(tōng lǐ)的意思:通达事理,了解道理。指能够理解和掌握事物的道理,具备明智的思考和处理能力。
榛芜(zhēn wú)的意思:形容事物繁荣兴盛,繁花似锦。
祖德(zǔ dé)的意思:指祖先的德行和品德。
- 注释
- 藩方:边疆地区。
省郎:朝廷官员。
二陆:陆机、陆云,西晋著名文学家。
三杨:指唐朝的杨家,如杨素、杨广、杨慎矜等,显赫一时。
丹桂:比喻科举及第,象征家族荣耀。
祖德:祖先的德行和声誉。
故第:旧宅,过去的住所。
靖恭坊:地名,可能指长安的一个街坊。
- 翻译
- 长安的废弃之地如同边疆,理应由通达之人来管理。
进入洛阳后,才华名声与陆机、陆云齐名,唐代显赫家族源自三杨。
衣袖中仍散发着世代书香,路边的丰碑闪耀着祖先的美德之光。
不要在公务之余寻找旧居,那里的荒芜难以辨识靖恭坊。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王禹偁的作品,名为《送杨屯田通判永兴》。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对古都长安和洛阳的历史沧桑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祝福之情。
"长安弃废比藩方,通理犹宜占省郎。"
这两句以历史的眼光审视长安(今陕西西安)和洛阳(今河南洛阳),二者都是古代中国的都城,历经盛衰。"比藩方"暗指长安曾是军事要塞,而"通理犹宜占省郎"则强调了洛阳在历史上仍有其重要性。
"入洛才名齐二陆,有唐门户本三杨。"
这里提及诗人进入洛阳时,赞扬当地的文化盛况。"齐二陆"指的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陆机、陆云,他们都曾在洛阳居住并留下了不朽的文学成就;而"有唐门户本三杨"则提到了唐代的名将杨贵妃之兄杨国忠和杨慎矜,以及后来的杨复光父子,这些人都对洛阳有深远的影响。
"袖中丹桂家声在,道畔丰碑祖德光。"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家族荣耀的自豪和对历史记忆的尊重。"袖中丹桂"比喻着文学上的成就,而"道畔丰碑"则指的是沿途众多的碑文,这些碑文记录了古人的功绩,彰显了家族或个人在历史上的贡献。
"莫向公馀寻故第,榛芜难认靖恭坊。"
最后两句劝告友人不要去寻找那些已经荒废的旧居。"公馀"指的是古代贵族的住宅,而"榛芜难认靖恭坊"则形容这些旧宅已经变得面目全非,难以辨识。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寄托,也表达了一种对于友人的美好祝愿。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同俞公择孝显王彦扩谠子游白莲庵饭于东庵而
幽禽鸣屋角,唤我起寻春。
山径八九里,角巾三四人。
侧行松偃蹇,倦憩石嶙峋。
谁道春犹早,山樱几树新。
王原庆有诗寄谢丈签判子畅尉曹具以见及次韵
相望千里旧闻风,何意论交邂逅中。
别去伤心念风雨,诗来满眼眩青红。
通家契好君能记,末路飘零我亦同。
江左名流数王谢,一时况有小安丰。
闻晦庵罢宜春留南昌亟往见之将至贵溪逆风大
下水放轻舠,真期快意遭。
那知吾道蹇,还值逆风鏖。
空阔初凭棹,渊洄竟倚篙。
三山信非远,弱水谩增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