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班行(bān háng)的意思:指人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行列而行走。
承恩(chéng ēn)的意思:接受恩惠,承受恩德。
典籍(diǎn jí)的意思:指经典的书籍,具有重要价值和影响力的著作。
恩诏(ēn zhào)的意思:帝王的恩典和诏书,也指上级对下级的恩赐和命令。
妨贤(fáng xián)的意思:阻止有才能的人得到发展机会,妨碍聪明人的兴盛。
公论(gōng lùn)的意思:公开讨论问题,达成共识。
寒酸(hán suān)的意思:形容生活贫困,衣食不富裕。
还山(hái shān)的意思:指被逐出的人重新回到原来的地方,也可比喻恢复原状或解决问题。
茅屋(máo wū)的意思:指简陋的房屋或住所。
能无(néng wú)的意思:能力无限,无所不能。
乞身(qǐ shēn)的意思:指为了某种目的或利益而主动放弃自己的生命或身体。
窃禄(qiè lù)的意思:指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取财物或权力。
清欢(qīng huān)的意思:指心灵的宁静和舒适愉悦的感觉。
石田(shí tián)的意思:指受人欺负、摆布或控制的状态。
素餐(sù cān)的意思:指只吃素食,不食肉类。
田茅(tián máo)的意思:
田间的茅草。喻微贱。 南朝 宋 鲍照 《谢永安令解禁止启》:“臣田茅下第,质非 谢 品。志终四民,希絶三仕。”
无愧(wú kuì)的意思:没有辜负
虚名(xū míng)的意思:指空有名声而无实际才能或成就。
早晚(zǎo wǎn)的意思:指时间迟早会到来,表示某种情况或结果无论如何都会发生。
自惭(zì cán)的意思:感到自愧不如
- 鉴赏
这首诗名为《述怀》,是明代诗人薛瑄所作。诗中流露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复杂情感和对归隐田园的向往。
首联“已承恩诏许还山,又被虚名繫一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他本已得到朝廷的恩准,可以回归山林,享受自然之乐,却因虚名和官职的束缚,不得不继续留在官场,无法如愿以偿。
颔联“每向班行嗤老丑,空耽典籍尚寒酸”揭示了诗人对官场同僚的不屑和对自己处境的自嘲。他常常在官场中嘲笑那些老朽丑陋之人,同时自己也沉浸在书本之中,但生活依旧贫困,显得有些滑稽。
颈联“妨贤政自惭公论,窃禄能无愧素餐”展现了诗人对于自身行为的反省和道德上的自责。他认为自己的存在可能妨碍了贤能之人的晋升,对公众舆论感到羞愧;同时,作为官员领取俸禄,却未能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内心充满愧疚。
尾联“早晚还应乞身去,石田茅屋伴清欢”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向往。他期待着早日辞官归隐,过上与世无争、自由自在的生活,在石田茅屋中寻找心灵的宁静与快乐。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自我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不满以及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同时也体现了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