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波纹(bō wén)的意思:指水面上形成的波浪纹理,也比喻事物发展的连续变化。
不用(bù yòng)的意思:不需要、不必要
涟漪(lián yī)的意思:指水面受到外力影响产生的波纹,比喻一点小小的影响引起的连锁反应。
暮烟(mù yān)的意思:指夕阳下的烟雾,也比喻事物末期或衰落的景象。
平原(píng yuán)的意思:指平坦的土地,也用来比喻没有阻碍和困难的环境或状态。
前溪(qián xī)的意思:形容事物发展到临界点或关键时刻。
青影(qīng yǐng)的意思:指年轻人的身影或形象。
桃枝(táo zhī)的意思:指美好的事物或美好的姻缘。
投足(tóu zú)的意思:指行走时脚步的轻重、稳定与否。也可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举止。
溪水(xī shuǐ)的意思:指小溪流水,比喻事物的起初或基础。
小桃(xiǎo táo)的意思:指年纪小而聪明、机灵的孩子。
胭脂(yān zhī)的意思:形容女子擦在脸上的红色化妆品,也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
夜来(yè lái)的意思:夜晚到来;指在夜间发生或到达。
一痕(yī hén)的意思:一丝、一点儿、微小的痕迹
作茧(zuò jiǎn)的意思:比喻自己因错误的观念或行为而陷入困境,无法自拔。
- 鉴赏
这首清代毛奇龄的《小重山·其四》是一首题画诗,通过对一幅吴江女士沈关关为顾茂伦所作的清绣抱瓮丈人濯足图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精致艺术的赞赏和对画面中情境的想象。首句“欲绣平原几度思”,诗人似乎在想象绣制一幅广阔平原的场景,流露出对技艺的敬仰和对创作过程的深深思考。
接着,“园蛾初作茧、络成丝”以蚕蛾吐丝的形象,象征着女子的细致与专注,暗示了绣工的精细与耐心。“前溪水满雪消时”描绘了一幅春水初融的画面,为绣女的工作环境增添了生动的背景,同时也暗含着时间的流逝。
“波纹起,绿似小桃枝”进一步描绘了绣品上的生动效果,如同小桃枝般娇嫩的绿色,让人感受到绣女的巧手和作品的鲜活。接下来,“投足散涟漪”则通过动态的手法,表现了绣女轻盈的动作和技艺的娴熟。
“夜来开绣谱、度针迟”写夜间绣女还在精心研究针法,显示出她的敬业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一痕青影暮烟微”描绘出傍晚时分,绣品上青色光影朦胧的意境,增添了几分诗意。
最后,“衔丝细,不用洗胭脂”以比喻手法赞美了绣女技艺的高超,仿佛连丝线都无需再染色,自然呈现出美丽的色彩。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充分展现了作者对中国传统刺绣艺术的欣赏和赞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