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鹤期前岛,随僧过远林。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马 秀 才 唐 /朱 庆 馀 清 貌 不 识 睡 ,见 来 尝 苦 吟 。风 尘 归 省 日 ,江 海 寄 家 心 。与 鹤 期 前 岛 ,随 僧 过 远 林 。相 于 竟 何 事 ,无 语 与 知 音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识(bù shí)的意思:不了解或不认识
风尘(fēng chén)的意思:指人在纷繁世事中历尽风雨、沧桑变化后依然保持坚强、不屈的品质。
归省(guī xǐng)的意思:指回到家乡或原居地。
何事(hé shì)的意思:表示问原因,询问事情的缘由。
寄家(jì jiā)的意思:离开家乡,寄托在他处。
见来(jiàn lái)的意思:指事物表面上的情况或现象,可以看出内在的本质或趋势。
江海(jiāng hǎi)的意思:指江河和海洋,也泛指辽阔的水域。
苦吟(kǔ yín)的意思:指苦苦思索、默默忍受痛苦,用以形容人在困境中孜孜不倦地思考、努力。
无语(wú yǔ)的意思:没有话可说,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或看法。
相于(xiāng yú)的意思:指两者相对或相比,表示相对于、相对来说。
与知(yǔ zhī)的意思:与知指与人交流、交往,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知音(zhī yīn)的意思:知己,好朋友
- 翻译
- 清雅的容貌从不知疲倦,见到我总是刻苦地吟诗。
每当风尘仆仆归来之时,心中便向往着江海般的自由生活。
我期待在前岛与鹤相约,跟随僧人穿越遥远的森林。
我们相伴究竟为何,只能默默无言,寻求知音的理解。
- 注释
- 清貌:清雅的容貌。
识:知道。
睡:疲倦。
尝:常常。
苦吟:刻苦地吟诗。
风尘:风尘仆仆的生活。
归省:归来反省。
江海:比喻广阔的自由生活。
寄家心:寄托对家的思念。
期:约定。
前岛:前方的岛屿。
过:穿过。
远林:遥远的森林。
相于:相伴。
何事:为何。
无语:默默无言。
知音:理解的人。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子(秀才)准备启程远行的场景,充满了对即将到来的考试和未知未来的一种忧虑与期待。开篇"清貌不识睡,见来尝苦吟",形象地表达了士子的紧张和勤奋,他夜以继日,不眠不休,只为那一刻的考试机会。
接下来的"风尘归省日,江海寄家心"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乡愁与思念。"风尘"象征着远行的艰辛,而"江海"则是离别的宽广无边,表达了对于故土的深切思念。
第三句"与鹤期前岛,随僧过远林",通过与鹤相约,随僧人穿越遥远的森林,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寄托的心境。这里的"鹤"和"僧"都是高洁孤独的象征,诗人似乎在寻找一种精神上的解脱。
最后两句"相于竟何事,无语与知音"则流露出一种无言的悲凉。"相于"意味着交汇的瞬间,而"竟何事"则是对未来的一种无奈和迷茫。"无语与知音"更是表达了即便面对能够理解自己心境的人,也难以找到合适的话语来表达这份复杂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深邃的意象,展现了士子们在科举之路上的艰辛与孤独,以及他们对于知识、精神追求的执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闰六月十二日夜闻蛩
解衣欲就寝,皎月当窗入。
何来蟋蟀吟,枕畔数声急。
想为报秋信,先期鸣唧唧。
咽露已含凉,振羽犹无力。
听久不成眠,旋起披衣立。
徘徊倚轩楹,往事堪追忆。
忆我少年时,感秋多叹息。
亦知终何禆,兴逼不能默。
程子乃达者,见猎有喜色。
我岂如彼贤,好吟实旧习。
泛月行
海云涌出赤金镜,天风吹彻玻璃净。
缘溪为棹木兰舟,中流迭奏云和令。
绿深芦荻红夫渠,飞则鸢子跃则鱼。
两间物物皆自适,吾亦因之乐有馀。
傍岸流光点萤火,不须烛列金莲朵。
锦缆牙樯任所之,由来无可无不可。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