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榆(bái yú)的意思:指人死后的尸体。比喻人的生命已经消逝。
别区(bié qū)的意思:分开,离别
苍虬(cāng qiú)的意思:形容头发或胡须长而乱的样子。
杈枒(chā yá)的意思:指人行走时因为腿脚不稳而摇摇晃晃,步履蹒跚。
长耳(cháng ěr)的意思:指人的耳朵长出来,形容听力敏锐,能够听到一些别人听不到的声音,也比喻对事物的触觉敏感,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和内在。
丹青(dān qīng)的意思:指绘画、写字等艺术创作。
倒影(dào yǐng)的意思:指事物在光线的照射下,通过反射在水面、镜子等物体上形成的影像。
忉利(dāo lì)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的形象、容貌丑陋不堪。
法相(fǎ xiāng)的意思:指人的相貌和仪态端庄庄重,有法度。
抚掌(fǔ zhǎng)的意思:用手掌轻轻地拍打,表示高兴或满意。
佛法(fó fǎ)的意思:佛教的教法和教义。
古佛(gǔ fó)的意思:古老的佛像,也用来形容人的品质超凡脱俗。
光照(guāng zhào)的意思:指阳光照射,也比喻明亮、光明。
归来(guī lái)的意思:返回原处或归还原处。
忽然(hū rán)的意思:突然,意外地发生或出现
蛟龙(jiāo lóng)的意思:指神情威武、气势磅礴的样子。
开蒙(kāi méng)的意思:指启蒙教育,使人从无知无识到有知有识的过程。
刻画(kè huà)的意思:通过描绘、描述来表达事物的特点和本质。
历历(lì lì)的意思:清晰明了,如实详细。
龙穴(lóng xué)的意思:指危险或困难的地方。
螺髻(luó jì)的意思:形容女子盘发成螺旋状。
蒙愚(méng yú)的意思:蒙愚是指被愚弄或被欺骗,被人故意误导而不知真相。
木兰(mù lán)的意思:指女子扮男装或女子代替男子去从军的事情。
泥沙(ní shā)的意思:指非常细小的颗粒物质。也用来比喻琐碎、微不足道的事物。
蓬蒿(péng hāo)的意思:指草木茂盛的样子,也形容人的头发茂盛。
霹雳(pī lì)的意思:形容声音极大、极响。
千仞(qiān rèn)的意思:形容高大、峻峭。
青冥(qīng míng)的意思:指深邃幽远的样子,形容天空或大海的深蓝色。
人言(rén yán)的意思:指别人的言论、议论。
肉身(ròu shēn)的意思:指人的真实身体,也可以表示以身体作为武器或牺牲自己的身体来实现某种目标。
如如(rú rú)的意思:形容事物相似或相同。
瑞相(ruì xiāng)的意思:指吉祥、幸运的征兆或象征。
善根(shàn gēn)的意思:指一个人积累的善良行为和美德。
殊说(shū shuō)的意思:殊说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意为言辞特殊、言辞独特。
说法(shuō fɑ)的意思:指言辞、表达方式。
天成(tiān chéng)的意思:指天生的才能或优点,形容人的天赋或品质非常出众。
文殊(wén shū)的意思:指人的智慧和才学,也指人的头脑聪明。
五台(wǔ tái)的意思:五座高台,指五个重要的地方。
无伦(wú lún)的意思:毫无关系或者没有任何联系
香海(xiāng hǎi)的意思:指香气浓郁的大海,比喻美好的环境或境地。
相视(xiāng shì)的意思:两人或多人相互对视,互相注视着对方。
夜半(yè bàn)的意思:指夜晚的中间时刻,也引申为事情的最关键或最紧要的时刻。
有意(yǒu yì)的意思:有趣或有价值的
猿猱(yuán náo)的意思:指人的行为举止像猿猴一样粗野、无礼。
圆光(yuán guāng)的意思:形容人的容貌、光彩照人,或者形容事物的光亮明丽。
月影(yuè yǐng)的意思:指月光下的影子,比喻不真实、虚幻的事物。
瞻礼(zhān lǐ)的意思:恭敬地行礼,表示尊敬和敬仰。
照眼(zhào yǎn)的意思:指事物或言论引起关注、引起注意
真文(zhēn wén)的意思:真实的文字或文章
中雨(zhōng yǔ)的意思:中等大小的雨
中有(zhōng yǒu)的意思:表示在某种事物或情况中存在着某种特定的内容、特征或要素。
转语(zhuǎn yǔ)的意思:转变语言表达方式,用一种隐晦的方式表达意思,通常需要借助比喻或暗示来传达信息。
庄严(zhuāng yán)的意思:庄重、肃穆、庄严肃定。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在五台山发现的一株古树,其根部形成了仿佛文殊菩萨的形象。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文殊菩萨的庄严形象以及周围环境的神秘氛围。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自然景观与宗教信仰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诗的开头描述了五台山的古树,历经风雨洗礼,其枝干盘曲,仿佛是自然界的神迹。接着,诗人想象这棵树根部形成的形状,如同蛟龙藏身的石穴,高耸入云,象征着文殊菩萨的智慧与力量。文殊菩萨在忉利天说法,其形象清晰可见,与周围的白榆树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种神圣而祥和的景象。
然而,诗中的情节突然转折,描述了一位老樵夫在夜晚偶然发现了这尊文殊菩萨像,被其光芒所震慑,甚至感到恐惧。这一情节增加了故事的神秘色彩,同时也暗示了文殊菩萨形象的非凡之处。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这尊文殊菩萨像的真实性的怀疑,但又对其深感敬仰,并希望通过自己的言语来启迪他人,认识到相与非相之间的区别。诗人在结尾处提到,无论是真实的文殊菩萨还是艺术作品中的形象,都体现了宇宙万物的真理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探讨了真实与虚幻、相与非相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自然与宗教的深刻洞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