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忽不御,贝锦入宁台。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残兵(cán bīng)的意思:指战争中剩余的残余兵力或战败后逃散的士兵。
长驱(cháng qū)的意思:指长时间地奔驰或长途行军。
鸱夷(chī yí)的意思:指人心险恶,作恶多端。
鹄举(hú jǔ)的意思:比喻选拔人才。
国士(guó shì)的意思:指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才华的人
黄鹄(huáng hú)的意思:指高尚的品德和才能出众的人。
骏骨(jùn gǔ)的意思:形容人的骨骼强壮,身体健康。
明王(míng wáng)的意思:指聪明明智的君主或领导者。
岂必(qǐ bì)的意思:用于反问,表示事情并非一定如此。
青社(qīng shè)的意思:指青年学生组织,特指青年社会团体或组织。
仁义(rén yi)的意思:仁义是指仁慈和公正的品质,表达了对他人的关爱和对正义的追求。
使人(shǐ rén)的意思:使人指的是某种行为或者事物能够让人产生某种感受或者影响人的心情。
遂成(suì chéng)的意思:实现、完成
我所(wǒ suǒ)的意思:我所,指的是自己所拥有或所经历的事物或情况。
下士(xià shì)的意思:指军队中的军衔,属于士官阶级的一种。也用来比喻地位低下的人或者能力较差的人。
燕昭(yān zhāo)的意思:指人们为了美化事物、夸饰事实而使用虚假的言辞。
一说(yī shuō)的意思:表示根据传闻或者一方面的说法来描述某个情况或者某个人。
庸才(yōng cái)的意思:指才能平庸、无才无能的人。
云龙(yún lóng)的意思:云龙是指龙在云中飞翔,比喻英勇豪杰或高飞的志向。
再拜(zài bài)的意思:再次行礼,表示恭敬、敬仰。
战伐(zhàn fá)的意思:指战争和征伐,泛指军事行动或军事斗争。
- 鉴赏
此诗《咏史二十四首(其八)》由明代诗人黄淳耀所作,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展现了对古代君主与臣子关系的深刻思考。
首句“燕昭昔下士,乐毅何贤哉”,开篇即以燕昭王礼贤下士、任用乐毅之事起笔,赞扬了乐毅的卓越才能和燕昭王的识人之明。接着,“云龙歘然合,岂必骏骨媒”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君臣之间的默契比作云与龙的突然相合,强调了无需借助外力,君主与贤臣之间自然形成的和谐关系。
“一说连五国,长驱尽东来”描绘了乐毅在燕昭王的支持下,率领军队连克五国,最终统一东方的辉煌战绩。然而,“残兵哭济西,青社遂成灰”两句转折,指出战争带来的惨痛后果,士兵们在济西哭泣,曾经的胜利之地如今只剩下废墟,表达了对战争残酷性的反思。
“战伐天未厌,仁义我所裁”则体现了诗人对战争的看法,认为战争并未停止,而仁义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接下来,“明王忽不御,贝锦入宁台”描述了明君突然离世,导致国家陷入混乱,象征着没有明君的治理,国家将面临危机。
最后,“鸱夷待国士,駃騠赐庸才”对比了对待人才的不同态度,一个像鸱夷一样等待真正的国士,另一个却将骏马赐予平庸之人,暗示了正确使用人才的重要性。而“再拜黄鹄举,遗书使人哀”则以黄鹄高飞、遗书哀伤的场景结束,表达了对贤能之士离去的惋惜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探讨了君主与贤臣的关系、战争的影响、人才的使用以及明君的重要性,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人文关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闺情
轻风滴砾动帘钩,宿酒犹酣懒卸头。
但觉夜深花有露,不知人静月当楼。
何郎烛暗谁能咏,韩寿香焦亦任偷。
敲折玉钗歌转咽,一声声作两眉愁。
游枋口·其一
一步复一步,出行千里幽。
为取山水意,故作寂寞游。
太行青巅高,枋口碧照浮。
明明无底镜,泛泛忘机鸥。
老逸不自限,病狂不可周。
恣闲饶淡薄,怠玩多淹留。
芳物竞晼晚,绿梢挂新柔。
和友莺相绕,言语亦以稠。
始知万类然,静躁难相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