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未鸣,耕者起。泥汨汨,水光光。
近水畏兵,兵刈何名。
不熟(bù shú)的意思:不熟意指不熟悉或不熟练。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不待(bù dài)的意思:不等待,不耐烦
垂垂(chuí chuí)的意思:形容时间的流逝或年龄的增长。
稻芽(dào yá)的意思:指稻子刚出土的嫩芽,比喻事物初露头角、刚开始发展的阶段。
典衣(diǎn yī)的意思:指代典型的服饰,也比喻身份显赫的人。
二月(èr yuè)的意思:形容春天来临,气候逐渐转暖。
耕田(gēng tián)的意思:耕田是指农民进行农田耕作的活动,也可比喻勤劳努力的工作。
光光(guāng guāng)的意思:没有一点儿剩余或残留。
薅草(hāo cǎo)的意思:指趁别人不注意或者别人有困难时,自己趁机捞取好处,对别人不忠诚。
华重(huá zhòng)的意思:指人的容貌或仪表庄重华丽,充满威严。
黄犊(huáng dú)的意思:指年轻人。
近路(jìn lù)的意思:指走捷径或绕过一些困难,以达到目的。
九月(jiǔ yuè)的意思:九月是农历的第九个月,意味着秋季的开始。在成语中,九月常常表示事物的成熟、收获和转折。
六月(liù yuè)的意思:形容天气异常寒冷,与季节不符。
马食(mǎ shí)的意思:指马吃草,比喻人们各自按照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进行活动。
明日(míng rì)的意思:指事物的光辉或美好只是短暂的,转瞬即逝。
农事(nóng shì)的意思:
[释义]
(名)农业生产中的工作。
[构成]
偏正式:农(事
[例句]
农事繁忙。(作主语)
三月(sān yuè)的意思:指春季三个月,也用来比喻事物发展的时间或者某个事物的阶段。
上官(shàng guān)的意思:指权力高高在上的官员或有权有势的人。
事始(shì shǐ)的意思:开始做某事,事情的起始阶段。
霜华(shuāng huá)的意思:形容寒冷的气候下,植物叶面上结霜的景象。
水光(shuǐ guāng)的意思:水的光辉,形容水面上的反射光亮。也用来形容事物的光彩、色彩。
屠家(tú jiā)的意思:指屠杀整个家族,灭绝后代。
土气(tǔ qì)的意思:指言谈、举止、品味等不高雅、不时尚、不文雅的气质或风格。
西邻(xī lín)的意思:指邻国西方的国家或地区。
用力(yòng lì)的意思:用力表示施加力量,用力使劲。
有望(yǒu wàng)的意思:有希望,有可能取得成功。
有年(yǒu nián)的意思:有很多年的经验或历史。
再熟(zài shú)的意思:形容非常熟悉或再熟悉不过了。
昨日(zuó rì)的意思:指过去的时间,即昨天。
不可言(bù kě yán)的意思:形容事物无法用言语表达或形容。
这首《耕田歌》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所作,生动描绘了农民耕种的辛劳与喜悦。诗中通过对比“耕田乐”与“耕田苦”,展现了农业生产的复杂与不易。
首句“耕田乐,耕田苦。”开篇即点明主题,乐在丰收,苦在劳作。接着,“乐哉乐有年,苦哉不可言。”进一步强调了丰收的喜悦与劳动的艰辛,形成鲜明对比。
“春未至,先扶犁。霜华重,土气肥。”描述了春耕前的准备工作,以及土地在霜冻后肥沃的状态,预示着丰收的希望。“春已至,农事始。”春天到来,农活开始,鸡鸣未至,农民已起,展现了一派繁忙景象。
“泥汨汨,水光光。”描绘了耕作时的泥泞与水光,形象地展示了耕田的辛苦。“二月稻芽,三月打秧。”从播种到育苗,时间的流转清晰可见。“五月收花,六月垂垂黄。”从开花到成熟,农作物的成长过程被细腻描绘。“再熟之田始有望。”表达了对双季稻田的期待与希望。
“三月打秧,六月薅草。”描述了水稻生长过程中需要进行的除草工作。“一熟之田,九月始得穫稻。”单季稻田的收获则在九月。“近路畏马,马食犹寡。”“近水畏兵,兵刈何名。”这两句反映了农民在交通和安全方面的担忧。“上官不待熟不熟,昨日取钱今取谷。”官府催征赋税,不顾作物成熟与否,体现了农民面对官府压力的无奈。“西邻典衣东卖犊。”为了支付赋税,农民不得不典当衣物或卖掉牛犊。“黄犊用力且勿苦,屠家明日悬尔股。”表达了对牲畜的不舍与未来的忧虑。
整首诗以朴实的语言,深刻揭示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与对丰收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下的种种问题,如官府的苛政、自然灾害、经济压力等,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